2017年11月11日——11月24日《見素抱樸——胡豐剛山水畫寫生展》在江蘇省徐州市戶部山翰林街10號「雁南藝術會館」舉辦,此次展覽胡豐剛先生共展出60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胡豐剛老師近期的寫生作品。
三豐 籍貫廣西,就讀于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高研班?,F為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展覽:
2013年入編《中國國家畫院教學文獻》
2014年入編《中國國家畫院百名畫家東亞文化之都·泉州采風美術作品集》
2013年12月,作品《韻染金壑》、《墨色山戀》參加“八荒通神”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師生作品展
2014年2月,作品《飛瀑映映》、《林靜寂寂》應邀參加“藝海光耀刺桐城”中國國家畫院中亞文化之都·泉州采風美術作品展
2014年4月,作品《山光物態弄春暉》入圍第二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中國畫)》
2014年6月,作品《山壑云戀》參加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教學十周年系列成果展
2014年8月,作品《南北精神》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2014年8月,云煙供養--胡豐剛山水畫作品巡回展第一回在青州宋城開幕。
2014年9月,參加在青島燕海美術館舉辦的第三屆“實力與價值”諾亞文化名家邀請展。2014年12月,云煙供養--胡豐剛山水畫作品展第二回在山東臨朐廣電美術館開幕
2015年2月7日, 云煙供養--胡豐剛山水畫作品展第三回在徐州雁南藝術會館開幕
2016年7月2日,方外——當代中國畫八家學術邀請展在東莞三豐堂美術館開幕
2016年12月10日,見素抱樸----胡豐剛山水畫作品展在莒國畫院開幕
胡豐剛:聊聊繪畫風格與寫生
在創作中藝術家通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個人風格的建立,一個藝術家風格的確立要自己具備綜合條件。而只有個人條件具備,作品才突出。這些條件包括筆墨、個人修養、藝術家和生活的關聯等。風格的建立有多種條件,藝術家應該不停的前進,積累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時代、對傳統的了解,同時,達到藝術的高級階段,苦學是不可回避的,創作就是創造條件不斷前進的過程,2013年我去盧禹舜老師的高研班學習,實際也是在繪畫的道路上準備條件。接受老師的指導的同時,也向別人學習,為自己開闊了思路,積累了繪畫多樣化的條件。
繪畫的源頭是生活,就要關注生活,帶著新鮮感去發現生活。前輩人找到生活的符號并表現出來,現代人要重新尋找。作為繪畫藝術只有和時代、和生活聯系才感動人。時代提供了新的領域,不但是具體的領域還有抽象的領域,呼喚尋找視覺上的表現。
藝術家精神的注入是繪畫核心的一部分。有些畫當時看來很普通到后來再看時他們成為了歷史留下的東西,記錄了歷史當時的狀況,很有意義。作品關注的對象、畫面中的符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生活狀態、社會狀態,代表畫家的一種思考。藝術家要有主觀精神和追求表現在作品中。無論是抒情的樂觀還是意境的蒼涼,都帶給觀者一種心理的回應。繪畫是心理的表現也是藝術家內在的精神對時代感悟。
寫生中圖像的記憶很重要,像作家的靈感從日常筆記中整理出來。相比較而言,通常視覺的記憶較少。黃胄有一幅《雄雞圖》,里面十幾只小雞各具形態,這種栩栩如生的效果是靠大量的記憶積累下來的。收集視覺形象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自然中有規律,繪畫中也有規律,藝術本身是多元化的,自己的風格是慢慢形成的。每個畫家都有直觀的生活感受,創作一幅好作品還需要經過理性的轉換,藝術家自己應該很有張力很有個性,重點表現自己要說的是什么,這是創作的靈魂。技術的目的只是捕捉某種東西。當代的繪畫無論選擇什么都不能回避時代提出的挑戰,要既吸收外來的又不丟掉傳統的特征,要做的不僅僅是回顧傳統,更要擴展和延伸傳統的表現和發展傳統。李可染先生注重寫生、感悟,提煉出自己的面貌,成為一代名家。黃賓虹的作品把具體的東西變成整體的東西,達到了一種超越。藝術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審美的差異,新的筆墨的延伸又產生新的可能、新的審美點。弘揚傳統繪畫,不能回避生活,要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往前走,既要汲取傳統的精粹又要和時代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