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3日介休市融媒體高三語文課
作 文 點 評 一
一、課前作文測試(50分鐘)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
我國交通管理部門積極作為,應對城市發展形式的客觀要求。大數據、云計算、智慧燈桿、高清探頭等,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
某市一輛公交車在正常行駛中,突然沖出護欄,墜入江河,后據權威媒體得知事件原委,一名乘客忘記到站下車,與司機發生沖突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聯想?請你結合材料,發表你的看法,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二、作文題目解析:
1.材料概括
材料一:我國交通部門適應智慧城市發展要求,讓科技(硬件)成為安全保障
材料二:某市公交車墜江,發生交通慘劇;乘客忘記到站下車,與司機發生沖突
2.導語分析
(1)“以上材料”——材料是寫作的引子
(2)“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聯想?”——對寫作文體暗示(議論)
(3)“請你結合材料”——材料是寫作分析的主體
(4)“發表你的看法”——寫作時對材料加以評論并發表看法
(5)“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數要求
3.綜合材料、導語,分析題意
(1)評論類文體
(2)評論兩則材料
相反型多材料評論時要求同融異
A+B式——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
A主B次式或A次B主式——用邏輯區分主次,用疊加打造觀點,一為主一為助,互相融合,如“真正的安全保障(材料一)是我們自己的安全意識(材料二)”,“智能社會(材料一)呼喚文明素養(材料二)”。這份作文題,由于目前的疫情背景,由于現在的國際背景,都是“人事”起主導作用,因此這兩個觀點都是以材料二為主。
(3)參考立意
①智能社會呼喚文明素養;
②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
③真正的安全保障是我們自己的安全意識。
三、考場優秀作文
鯤鵬九萬里,雙翼展翅飛
理1班 任清清
文明千古不絕者,惟我中華;文明不倦追求者,亦我中華。大數據、云計算屢屢超前;智慧燈桿、高清探頭應用不窮。但時代鯤鵬,九萬里高飛,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翼,折任何一翼都無法展翅。
(暗用材料一,點題巧妙。思接千古,維連“雙翼”,觀點鮮明)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言所折射了物質文明的重要性,不少哲人也認為物質是人類生存的基石、精神發展的前提。但倉廩實、衣食足后呢?真的知禮節、知榮辱了嗎?面對紅燈,一腳油門的現象消除了嗎?面對堵車,滿嘴暴粗的車怒消失了嗎?面對來電,司機不再接聽了嗎?飲酒之后,司機都能不出行嗎?材料中的那位乘客,卻是實實在在的因忘下車而遷怒于司機,的的確確的因文明缺失而致司機失控,致滿車喪生!賠上了多少幼小者的灑淚孤單,搭上了多少白發人的老淚枯干。
(以析管子言論物質文明的重要性——好的素材使文章的認識和語言有高度;舉生活中的常見事例深入論證物質文明并沒有起到管子所說的作用,巧妙運用材料二。)
時代需要物質文明,時代呼喚精神文明。精神層面的規則意識,倘若沒有喪失,口舌之爭便不會發生,沖突與悲劇也可以免除。規則這種文明,是生活的鹽巴,不起眼卻有防心靈扭曲之功效。物質文明再豐厚,也換不來一條鮮活的生命,而精神文明再渺小,卻也可以改變許多人的人生。物質層面的科技,雖然讓物質文明日趨高端,卻無法讓精神文明慢慢復位。
(分論點體現清晰思路,評材料上升精神文明)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合則雙生,分則倒退。“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有人覺得這句話蠻有道理,但折射的只是一顆現實的心,一個重物質而輕精神的靈魂。如果時代因獲得物質文明而喪失了對精神文明的培養,變成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贏了物質,輸了人生;是升了價位,失了人味。比如,大數據能把五百萬離開武漢者一一找出,卻無法讓這位乘客的文明回歸;云計算能把無數用戶的需求快速配備,卻無法算出那些不惜野生動物生命賺取暴利、不顧冠狀病謀取私利的商人歹心!精神文明喪失者,會成過街的老鼠;物質文明落后者,最終會被拋在科技的車輪之下。
(分論點體現遞進思路,原材料有力論證觀點)
賈平凹曾談到“人生得也罷,失也罷,成也罷,敗也罷,只是心靈的那泓清泉,不能沒有月輝。”箴言如是!大數據、云計算也啟發我們,物質文明不能脫離精神文明而發展!精神文明,讓梭羅恬靜與樸拙,讓李白自由而倜儻;物質文明,讓馬克思的女兒自在追求愛情,讓五千年文明從無斷層!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時代鯤鵬的一雙翅膀,缺一則天地荒蕪,雙飛則九萬里翱翔。
(結尾回到材料一,高端事例深化主題)
科技與素質并進 安全與文明同在
498班 劉藝婷
科技發展離不開人類素質的提高,否則難以實現效能的最大化;素質提高也離不開科技的跟進,否則社會將停滯不前。二者只有精準結合,才能保障生命健康,構建文明社會。
(開篇論科技和素質關系密切,唯結合方健康文明)
科技進步是先決條件。千百年來,正因科學發展,生產力提高,人類才得以從刀耕火種式的原始生活中解放出來,逐步擺脫蒙昧,締造文明。而今新興科技同樣方興未艾:大數據實時分析路況,云計算運算能力遠超人類……將它們與城市道路交通結合,是解決安全難題的新思路,是城市管理的新嘗試。
(科技的先決性正是對材料一的評價)
素質提高是必要保障。人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倘若人類文明程度被禁錮,縱有再高明的科技,也談不上幸福感,更難以避免類似公交車墜江慘案的發生。文明即是光明,燭照我們擺脫“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昏暗時代;文明即是希望,匯聚成“為有源頭活水來”灌溉我們心田;文明是準繩,度量原始人類與現代人類。因此,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將個人素質對標現代文明社會,于公于私,都勢在必行。
(素質的保障性恰是對材料二的評價)
二者協調是金科玉律。科技進步與素質提高不能錯位,相輔相成才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實踐呢?
首先,應當保有一顆敬畏心。劉慈欣曾說過:“無知和弱小并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礙,傲慢才是。”正因傲慢,使得敬畏心缺失,導致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與現代文明產生沖突;會出于一己私利,不惜以全車人的生命為代價;讓科技有時難以為我們所用,知識難以變為智識。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如何自洽是人類面前的難題。心懷敬畏,由知道化為懂得是通關密鑰。
其次,智能社會呼喚文明素養,治理城市也需同心同德。政府作為主導者,既要發揮智慧,引進數字城市,也要完善配套法規;公民作為主人公,應履行好自己的義務,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與政府群策群力。戮力合作,把孤立變為聯動是必由之路。
最后,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在此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種種問題,我們應當堅持正確的方向,平衡但不平均,引導但不盲目,必能達到好的效果。持之以恒,讓科技文明貫穿現代社會始終是思想基石。
(逐個提供科技和素質協調的方法,素材使論證高端)
總之,只有科技與素質,知識與人類雙向發力,才能實現“夢夢與共”大同社會的美好愿景。
(豹尾簡短有力)
心中若有一“線”存,便勝卻人間無數
理1班 王俊琦
滾滾萬江東逝水,多葬下幾縷魂?時至今日舊事重提亦是難忍幾聲嘆息啊!但我的嘆息與他們失去的相比,卻不及其萬一。同時,透過現象我在他們身上也看到他們共同缺少的東西——心中的那條線,這線無色無形,內化于心,外顯于行,這是道德的底線,是法律的界線。
(以詩詞言評材料二,典雅;以比喻言提出觀點,形象)
生活中像萬江墜江事件這樣丟掉性命的人不在少數,可謂“新鬼煩冤舊鬼哭”啊,而現在我即使冒著風險,手提桃木劍也要告訴他們“你們一點也不冤”。受害者是你們,但冤頭債主也不就是你們自己嗎?
總書記曾熱切期盼過,“當高樓大廈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文明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這份熱切如同對牛彈琴,而三令五申的素質宣傳也如同泥牛入海。不管是乘客對司機出的“悍婦撲街式”,還是司機接的“天地同壽功”,又或是乘客在旁掠陣時的“作壁上觀術”,都在變著法的表達著自己素質低這一事實,或是自己心里缺點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約束自己行為的線,君子為此“線”有可得生者,而不為,有可避患者,而不用。
(評材料二,既形象,又有力)
科技的安全保障,社會的過快發展,確實讓人們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這些都會成為社會的隱患,許多時候沖突影響的不只是沖突的雙方了,而沖突的原因也不再那么重要,兩敗多傷的行為不該以任何理由發生在和諧社會的高素質人群中。在人際關系變復雜,社會活動變密集的當下,即使兩個道德散盡的憤青的斗毆也會如同能源耗盡的白矮星的撞擊一樣,能夠吸引眼球但可能帶來的“黑洞”也會是整個社會的災難。這也是對圍觀者的懲罰,對沉默者的告誡。
(綜合評兩則材料,長句顯理性思考)
患難見人心,時局緊張的當下更需要的是心中有底線、有道德、高素質的人站出來。萬江事件發生不久,又有人妄圖搶奪方向盤,迎接他的是那來自旁觀席上的一記“天殘腳”這一腳大快人心,法律專家也認定為正當防衛應當鼓勵。而近來大受新冠病毒影響的局面下,且不說醫生護士,在普通人中也有心存道義的人,杭州保姆縱火案的受害者林生斌不忘初心、為政府捐助九萬余元的物資,而《我不是藥神》的原型人物錢勇也再度“出征”印度,為醫護人員采購口罩、防護服等物資。這些人的熱心都曾遇到過社會的冷水,但心中緊守的那一根“底線”還在,這便是他們外顯于行的高素質。
(理性思考“怎么辦”,提出具體辦法)
像這些心念道德的人其實不在少數,但也確實不可多得。退一步思考,如果說與司機搶奪方向盤是因為一時著急,如果說吃蝙蝠是因為無知,那么刻意隱瞞疫情、向醫護人員吐口水,或導致眾多感染的行為,便確確實實要對其道德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好在這些人已得到法律的制裁。事實上法律約束是不僅是心底的一根線,更是頭頂高懸的一把劍。科技無論如何發展,我們也不能不敬畏這根線和這把劍。
(聯系現實,更客觀、理性地思考,水到渠成地得出主題)
科技與人文結合 為安全保駕護航
500班 郭慶宏
面對外國記者的犀利提問,周恩來總理給出的回答是:因為我們走的是上坡路。而今,這盛世如他所愿,交通管理部門的積極作為,科技的發展,道路安全有了重要的保障。然而,一些不美好的風景也總會出現——由于乘客無理的要求,某市正常行駛的公交車最終落得了車毀人亡的下場。
(文章選取與主題相關聯的總理言入筆,自然過渡到對材料一材料二的評價)
此事一經媒體報道,矛頭頓時指向了那位女乘客,僅僅因為自己忘記到站下車,便對司機大打出手,葬送了一車人的性命。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卻有很多,車上“看客”們的不作為,女乘客的跋扈,司機的責任等,最終卻又統一到一個話題上來——人性。我們從小便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懂得仁禮的重要性,而社會上仍存在一些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野蠻人”;我們亦被父母教導過助人為樂是美德,見人有難請出手,真正面臨難題時卻只是伸長了脖子去看……我們真正做的應該是去修正自己,提升品格!
(條分縷析,歸納共性,由現象到本質,由評價到辦法)
幸而,野稗未能覆繁花。科技的使用已讓這樣的事件成為了小概率。大數據,云計算,智慧燈桿,高清探頭等,是我們健康出行的保證。讓我們想到,科技與人文共發展,國家定會更富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青少年深知一個國家科技的發展對整個民族命運的推動作用。這作用不僅體現在能使國家強盛上,也應該體現在對人文的關懷、對品德的熏陶上。在公交車事件中,倘若我們能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也注意到人文,利用先進的技術來設置到站提示,過站補救措施等,想必這樣的慘案便也不會再發生。我們應該讓科技與人文結合,為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獨辟蹊徑運用材料一,水到渠成得出觀點并點題)
畢淑敏曾說:在生與死之間,是孤獨的人生旅行,而人文便是照亮我們得以溫暖的燈。現在我們不僅可以人人傳遞這捧溫暖的火焰,更能夠利用科技將火焰的溫暖與光亮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我們生活在新時代的藍天下,唯應以修養美好品性為根本,以發展自己為目標,用未來科技美好人世,讓未來變成幸福人間。
(如同孔子是中國文明代表,蘇格拉底是西方文明的代表,畢淑敏似乎也是理性思考的代表之一,準確引用畢淑敏的言論無疑為文章增色)
安全意識常存心間
理1班 宋培琦
每個冬天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每個科技的發展都是人類福音。我國道路安全保障設施日趨完善,為我們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極大的保障,然而在這樣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卻發生了一個本不該發生的悲劇。由乘客與司機的沖突引發墜江的悲劇,當事人安全意識何其淡薄!安全大于天,安全意識應常存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以轉折的邏輯巧用兩則材料,自然而然提出論點)
安全意識,首先是規則意識。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今,我們步入小康社會,溫飽問題早已解決,規則意識卻逐漸淡漠,違反規則的行為時有發生。中國式過馬路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一直被他國人詬病;我們逐漸接受了國人規則意識低的現實,也愿意接受外國人遵守交規的文明事實。我們并不缺少嚴格的制度,所缺的只是遵守規則的意識和公民。那名乘客如果能遵守公交車的規則,到下一站下車,這個悲劇便不會發生。遵守規則,是每一個公民的必修課。不論何時,規則意識都不該被遺忘。
(條分縷析,逐層剖析安全意識的本質)
安全意識,其次是溝通意識。事故的發生,都有缺乏溝通的因素。溝通是黑夜中的明燈,照亮夜行者前行的路。溝通,有時是化解誤會的良藥,拉近誤會者隔閡的心。廉頗妒忌藺相如被趙王器重,揚言要使他難堪,而藺相如卻引車避匿,眾人不解,藺相如的一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這句話亦使廉頗瞬間消除了對藺相如的偏見,他主動溝通,負荊請罪,最終與藺相如成刎頸之交,給趙國帶來數十年的安全平穩。可見,溝通之于解決矛盾、保障安全的重要性。若乘客和司機懂這個理,何至于賠上一車人的性命?
(比喻確實可形象論證、可美化語言)
安全意識,還包括責任意識。該乘客的行為,不僅是對司機,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全車乘客的不負責任。而其他乘客呢,面對鬧事乘客和司機的爭吵乃至激烈互毆,安之若素,袖手旁觀,殊不知,他們的行為,正是對暴力的縱容。在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在一輛公交車上,一名乘客搶奪方向盤,另一名乘客將其踹開,被譽為最美一腳,相比之下,這名乘客的行為更具責任感。公共安全,需要共同維護,如果袖手旁觀,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沒有誰是能夠脫離集體而獨立存在的,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共同維護公共秩序,共建美好明天。
(適當引用他人現成的評論,不失良策)
規則意識,溝通意識,責任意識都是維護社會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于社會發展而言,科技的確是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對于每個公民而言,安全意識才是安全的真正保障。安全意識,銘記于心,社會安定,生活幸福。
(總結全文,結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