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游記
“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很久以來,敦煌在我的眼里是個即遙遠又神秘的地方,是個令人充滿神往又遙不可及的地方。策劃了多次也未成行,今年剛入金秋,在朋友的相約下終于踏上了這趟西行之路。
去敦煌,看千年前的石窟,看大漠孤煙,看沙漠中的點點奇跡,也看西域不一樣的景致。
敦煌就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市東南不遠處,在鳴沙山東麓的懸崖絕壁上,洞窟層層疊疊排列,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了,俗稱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這些石窟都不能與敦煌莫高窟相比美。)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這里銘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記憶,它的歷史悠久,是一處由建筑、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它最早開鑿于公元366年, 修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時期也都將這里修建過,這里幾乎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
坐火車、乘汽車,經瓜州(這是一個不大的縣城),想起了詩句“京口瓜州一水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經歷了茫茫大漠的長途艱辛顛簸,一路見到了更多的是荒漠、禿山,四周杳無人煙...終于看到敦煌的標記了,一陣興奮,突然感覺仿佛看到了古老的絲綢之路...聽到了叮當叮當的駝鈴聲由遠而近地傳來...看到了遠處的駝隊正緩緩地向這邊走來...
走進了莫高窟,心情是激動的,亦是虔誠的。猶如走進了一方靈魂與美學集結的心靈圣地,走進了一個欲望與信仰的精神家園,走進了一個厚重與靈動交融的藝術殿堂。一座大牌坊上邊有著郭沫若題詞“石室寶藏”。再往里走就是標有“莫高窟”藍底金字的牌坊了。從此處進入參觀就要嚴格遵守一些規定:不許拍照、不許觸摸、不許大聲喧嘩。走到哪兒都喜歡拍照的我,非常認可也認真遵守此規定,這是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所以,我們的照片都是在外邊拍的。
隨著莫高窟講解員進入景區。好慶幸,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位溫文爾雅、知識
淵博、且聲音圓潤如播音員的導游小伙子。 一路上,以他對文物了解的底蘊,細致地講述著每個洞窟的歷史淵源,講述著每個歷史階段的出處,以他本人的觀點客觀地評述著后人的偏激見解,還隨時耐心認真地回答著每個游客的疑問...突然,他的聲調提高了,帶著氣憤的語氣斥責一個人,原來是發現有人在用閃光燈偷偷地拍照,甚至伸手去觸摸壁畫,我們立時也被小伙子這熱愛歷史文物、極具敬業精神而感動且感染了,不約而同的一起把生氣、鄙視的目光投向那個人,使他無地自容,也教育了他人。在返回的路上,我們還一直在感嘆著這位小伙子,相信他會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奉獻在這里的事業了,因為發現他已經把莫高窟視為生命。敬佩啊!祝小伙子能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為保護宣傳我們中華的佛教藝術寶庫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里的洞窟真多,據說有上千座,導游說至今只有735個可編號的窟,洞窟內的佛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佛像為泥質彩塑,神態各異。最高的佛像高達43.5米,最小的高不過尺。
我們被安排參觀九個洞窟中,記憶深刻的96號窟,里邊那座佛是仿武則天的中國第三大座佛,這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九層樓”所在的洞窟。洞中35米高的泥塑彌勒佛坐像,神態安詳,耳朵垂肩,身上袈裟的褶皺塑的非常自然,塑像身后的還繪有光圈,宛如一幅精致的工筆畫。只見彌勒佛雙手指尖略微上翹,右手抬起,意為好運連連;左手撫膝,意為一生平安。
還有第17號洞窟,也叫藏經洞,在這個不大的洞窟內曾經封藏過多達5萬件的珍貴文物,1900年被一個姓王的道士偶然發現,由于他的貧困和無知,把這些國寶廉價賣給了外國商販,從此莫高窟經歷了3次大的劫難和無數次的被盜,擁有上萬本經書的藏經洞,最后只剩下了幾百冊,這樣的損失真真讓人不禁扼腕嘆惜。
再有印象深刻的是第148號窟,里面側臥著一尊長15米的巨大睡佛,聽導游介紹這是釋迦牟尼80歲去世時的塑像,稱涅槃像。在佛教里涅槃并非死亡,而是指生死輪回后的重生,達到了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只見大佛面部表情自然安祥,雙眼半合半睜,一副安然入睡的姿態。身上的衣紋塑的很有動感,隨體型而起伏變化。涅槃像后塑有眾弟子,表情各異。悟性差的正在哭泣,痛不欲生;悟性高的知道佛并非死亡,意味著再生,因此表現出一幅坦然肅穆的表情。整體塑像生動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份還是壁畫。壁畫內容有佛像、佛教史跡、經變、神話、供養人等題材和裝飾圖案。窟中飛天壁畫最為傳神,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云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那么輕盈飄逸、瀟灑自如、嫵嵋動人。尤其是那反彈琵琶的畫像,神色形態都令人不禁欣喜、感嘆、叫絕。她們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而壁畫飛天是中國的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那種飄逸的美,令人感動、揉動了心靈的遐思...在壁畫中也有記錄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實,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對人類的發展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力。聽導游介紹,莫高窟的壁畫還不止這些,在好多壁畫里面還有壁畫。因為莫高窟地方有限,后人找不到地方再建洞窟的時候就把前人繪制的壁畫用泥土覆蓋后再在上面畫新的壁畫,這樣就使相當多的洞窟形成了數層壁畫的奇觀。只是現在還沒有更好的辦法拿開表層而又不損壞任何一層,所以暫時還不敢去動它。感動啊!一堵壁畫,加上人們壁畫前的唏噓和嘆息,這才是這堵壁畫的立體生命。這是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義已被美的火焰蒸騰。
一晃在莫高窟度過了難忘的三個多個小時。當我們走出莫高窟的時候,思緒卻似乎還還沉浸在那遠古的隧道里,是對古代人的敬畏?還是對遠古時期人們那種虔誠而迷惑或打動?或許最令人著迷的是,她更像一本厚重的史記,他記錄著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它像一卷長長的畫卷,展示著每個時期人們的精神世界。
再見了,神圣的莫高窟,你是我的驕傲!你是我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