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 拉壓復位手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系指由于外傷或生理退行性改變等因素,使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的以坐骨神經痛主的綜合癥候群祖國醫學認為脊骨為藏髓之骨節,藏諸筋,會諸脈,若因旋扭閃挫,腰脊節受損,致使節錯、氣血瘀滯、絡筋攣急而腰痛,諸脈絡受阻氣血滯澀經絡、經筋失制拘攣而為腿痛,甚則筋肌失榮,萎弛麻木。近年來,筆者應用拉壓復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0例,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般資料 本組1000例中,男性639例,女性361例;最小年齡18歲,最年齡75歲;從事體力勞動者840例,腦力勞動者160例。因勞動致病者326例,負重致病者415例,跌跤致病者183例,原因不明者76例。所有病例均經CT或MRI檢查確診。
1.2 檢查診斷 主要采用雙拇指觸診法,循脊找出壓痛點、棘突偏歪及間隙形態異常,并有椎旁壓痛且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患側臀部高聳等體征,再結合CT檢查可作出診斷。
1.3 手法治療 用拉壓復位法。患者俯臥位,雙手抓緊床欄,兩牽到一定的程度,術者以重疊的雙手掌用力向下迅速按壓于突出部位,此時可聽到“咔嗒”的響聲或手下有移動感,表明施術成功。患者往往會有輕松舒適,疼痛麻木癥狀也隨之減輕。治療結束行固定寬帶護腰1~2周。
2 療效觀察
2.1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臨床癥狀和陽性體征消失、腰腿活動自如,能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腰部活動度接近正常范圍,能參加輕微的勞動。好轉:自覺癥狀減輕、體征有部分存在,生活能自理。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10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經按壓復位治療,臨床痊愈862例,占86.2%;顯效121例,占12.l%;好轉13例,占0.13%;無效4例,占0.04%。
2.3 典型病例 譚某、男、28歲,工人。主訴腰腿痛2月。工作中抬物負重,不慎扭傷腰部,俯仰困難,不敢直腰,彎腰背痛,咳嗽痛甚,并牽扯到右下肢疼痛、麻木無力,走路跛行,活動加劇。診查發現腰椎側彎、呈S型,臀部高聳,腰肌痙攣,L4~5右側旁開1.5~2 cm處壓病明顯、并向右下肢放射。X線攝片提示椎間隙不等寬、椎體上下緣有弧形壓跡。按L4~5椎間盤突出癥給予拉壓復位法治療后,左右側直腿抬高均大于80°,腰腿痛癥狀消失,并恢復正常工作,隨訪半年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