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蔡氏尊北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蔡襄為先祖,以其第六代孫蔡規甫為開基始祖,繁衍至今,賢人輩出。蔡氏后裔建設名賢家廟,傳承弘揚先祖報國惠民思想。
西門蔡氏分布于澄海縣城東南西北有祠堂十四座。東門:駙馬祖祠、周祖祠、惠庵祖祠。南門:西疇祖祠、三房祖祠,西門:名賢家廟,堂號“思敬堂”又稱忠惠公家廟;祀北宋名臣忠惠公蔡襄,謙祖祠、二房祖祠、樂善祖祠、石祖祠、睦祖祠、獲祖祠,北門:徳祖祠、修祖祠,這些祠堂幾經滄桑并隨著城市化,舊城改建已被逐一拆除,建成樓宇,2004年易地重建“名賢家廟”。2006年該廟落成舉行慶典。蔡氏名賢家廟祀北宋名臣忠惠公蔡襄,該廟肇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已末年至今已300載。祠宇巍峨,堂構莊嚴,金碧輝煌,流光異彩。道光十九年已亥年重建,并在東側建從屋十一間,作為私塾,訓導裔孫。可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公產。政府征收作為澄城供銷合作社生產資料門市,隨著改革開放舊城改造也被拆除建成樓房。
我族裔孫總是盼望有一座宗祠,作為緬懷先祖,告慰先靈和族人活動中心。甲申年(2004年)購得樓房一座,占地面積1023平方米,是年擇吉仲秋初十日破土興工重建“蔡氏名賢家廟”。為適應時代和使用功能,大膽設計建成二層樓房,開創潮汕地域祠堂建筑的先河,采用中西合璧既有祠堂建筑格局,又有現代樓房建筑。飛梁畫棟,木雕石刻、泥塑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典雅精致,別具一格。工程總造價(含樓款)及各項配套設施,人民幣320多萬元,在丙戍年(2006年)二月十二日落成慶典,奉主晉祠,祈祈濟濟,入廟祭拜,眾皆咸喜。
聯曰:名賢家聲遠,闢望世澤長。
思齊前賢循正道,敬念我祖薦明禋。
歲時報本蒸嘗俎都薦馨香,忠惠傳家詩書禮樂紹統緒。
西門蔡氏,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自潮州知府規甫公者始,子孫昌盛,瓜瓞綿綿,聚居于澄海地域的西門蔡氏苗裔有18000多人。住居于潮陽、惠來、汕尾、陸豐、潮州、揭東、湛江等地族親共有7萬多人。在這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有宋進士蔡渤、駙馬都尉蔡豐湖、明循史蔡耀初、清進士蔡連輝、蔡啟懋、蔡一誠祖孫五代修德行仁,方志載譽。蔡宏周三代好家風,受到澄海知縣寧時文的褒獎,匾曰:“清時偉器”。中山大學教授蔡秋農,嶺東中醫名宿蔡百星,澄海第一個女共產黨蔡楚吟,這些人都是為祖國為人民為家族做出貢獻。
祠堂的神龕、神牌、堂號、堂聯、牌匾、族譜是祠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文物,我們應好好珍惜和保護。
神龕是晉祖敬設神牌的神圣位置,故有“牌位是主、神歸祠宇,子孫昌延、富貴長久”之說。
堂號是同郡同姓人群標明某一家或某一房,區分支派的標記。是家族用以慎終追遠、弘揚祖德、郭親睦族的符號標志。
堂聯是通過對聯形式,將姓氏發祥地、祖先居住地、名號、官位等等,以藝術手法反映出來,從而達到數典不忘宗的目的。
牌匾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是融書法雕刻、繪漆于一體,集思想性和藝術性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品。祠堂的牌匾多為功名牌匾。功名牌匾在彰顯家庭輝煌的背后,有鼓勵后人,要求后人堅守優秀品德、光宗耀祖的人生理念。牌匾的規格和數量是族人炫耀的資本。
堂號、堂聯、牌匾多出于書法名家之手,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較強的欣賞價值。
族譜是祠堂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修繕,明確本族輩序,推行宗族倫理,緩和宗族內部矛盾,加強血緣姻親,交流情感,增強宗族凝聚力,是血脈傳承,宗族文化傳承,聯系著本族的過去,延續著未來。
研究祠堂文化,也就是為了更好保護祠堂建筑,合理開發利用祠堂文化資源。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蔡氏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發揮聯系海內外宗親的作用,以期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宗祠是祖宗所憑依,子孫所瞻仰,序昭穆,尊老敬賢,族人有事聚會的地方。每座宗祠都各自彰顯其獨特的文化特色,承載著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是我們寶貴的非物質遺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這一遺產,使之一代代傳承下去。
西門蔡氏,自宋末以來,
人才輩出,族人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