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是打掃路邊一個公共廁所的,附近有幾個老一點的小區,老人比較多一點,她們經常路過這里,一來二去的也就和劉大媽熟悉了。但是這幾天劉大媽非常討厭這些小區的老太太,看到她們裝作沒看到。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劉阿姨家住農村,丈夫去世后, 她就經常住在縣城的女兒家,給女兒帶孩子。
孩子上了小學后,劉阿姨清閑了很多,就在附近找了一個打掃公共廁所的活,廁所不大,也不是很累,對做慣農活的劉阿姨來說很是輕松。工資兩千多點,雖然不多,但對于一直在農村,除了田地沒有其他收入的劉阿姨來說,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再加上,吃住在女兒家,沒有別的開支,掙的錢都是凈賺。女兒不花她的錢,都給她存了起來,說給她將來養老用。
廁所附近有個政府部門的老小區,里邊的住戶,曾經都是政府的在職人員。年輕人都在父輩的權利關系下謀得了好前程,早早都搬出去了。混的好的也把父母安置在了高檔小區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子女可能都是混的不太順風順水的人,不過比起普通人還是不錯的。
所以,這些都是曾經風光過的人,內心優越感。尤其那些老太太,想當年,老公都是小縣城里有頭臉的人物,夫貴妻榮的很是受益不少。
小區里的老太太們經常在附近遛彎,慢慢和劉大媽也就熟悉了。僅僅只是熟悉,在她們心里,劉大媽的身份和她們差的很遠很遠。
其中一個70多歲的韓大媽,老伴因中風,喪失了生活能力,就雇了親戚中一個五六十歲的楊老漢來照應老伴,老伴豐厚的退休金,再加上兒女們的贊助,生活質量還是優于很多一般家庭的。
楊老漢在年輕時,老婆就跟別人跑了,之后就一直單身。以前忙孩子,家里地里,一直沒找到愿意和他過日子的人。現在孩子都成家了,各自顧自己的家庭,很少有人問津楊老漢。他年齡也大了,手里也沒存下錢,想找老伴的心思,更是只有想想了。
孩子們生活都自顧不暇,楊老漢也不算太老,靠孩子們養老感覺也沒希望,就一直在外邊打零工掙點錢,有時還得貼補兒子一家。
老太太們在閑聊中,聊著聊著,忽然就聊到了楊老漢和劉大媽,感覺他們很般配。就有熱心的去攛掇,劉大媽問清楚了楊老漢的情況后委婉的說:不太合適。
去撮合的熱心老太太感覺有點掃面子,就不依不饒的勸。因為她認為,你一個打掃廁所的還有什么資格挑。劉大媽感覺到了她的心理,心里很不舒服,就直接地說:我老伴活著時,吃喝拉撒全是我操持,像傭人一樣,農村都那樣,也沒覺得多委屈。他走了,我忽然覺得輕松了好多,自己上班掙點錢,還挺清閑呢。
我再找個,除了當免費保姆,沒有任何好處。原配夫妻好歹有子女牽連著,還有點情份。半路夫妻,有雙方子女攪和著,矛盾麻煩一堆,
如果他走我前面,我還不是被掃地出門,白白做多少年保姆。更何況,他現在狀況還不如我呢,掙點錢貼補完兒子,剩的夠他自己花銷嗎?可以說和他結婚純粹找麻煩。
撮合的老太太問,那你想找個什么條件的?劉大媽說,最起碼也得有退休金的,一個月固定給我多少生活費,就算伺候他也任了,全當掙的保姆錢。不然,我就不走這條路,我上班能干到啥時候是啥時候,存點錢,到時候如果子女沒能力養我,我自己的錢也不至于太慘,干嘛找那麻煩。
撮合的老太太碰了一鼻子灰,回來說:那個打掃廁所的心高著呢?人家想找個有退休金的,像楊老漢這樣的,根本看不上。
這些老太太們都覺得劉大媽太高看自己了,當做笑話到處說。很快,附近的人都知道那個打掃廁所的農村老大媽要找個有退休金的老頭。
這些話也傳到了劉大媽的耳朵里,很是怨恨這些老太太們,以前看到打招呼,現在遠遠的就躲開了,要么就當沒看到。
其實劉大媽可能從去世的老伴的身上沒有得到過多少關愛,她們這個年代的女人基本都是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比的是看誰更賢惠,老伴去世后,傷痛平復之后,再加上換了個環境,忽然發現,原來生活也可以這樣過。以前也是腳不沾地的忙,沒人說你好,也沒有一分錢,而現在,沒有那么累還有工資。
再一個,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自立自強,鋪天蓋地,只要是女性可能都會醒悟點。尤其是當工資真金白銀的進入你的口袋時,那種成就感,也是滿滿的安全感。
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視頻說:年齡大的單身的女人,就不必要再婚了。年輕貌美時都沒找到合適的都,更何況現在年老色衰呢。有錢的老頭想找漂亮的,沒錢的是想找個免費的保姆。半路夫妻都是賊,一個比一個現實,麻煩矛盾一大堆。
所以,年齡大的女性,無論有沒有老伴,都要為自己多打算。人生無常,說不定那天就剩自己孤苦無依了。
沒有存款的趁還能干的動,多為自己的后半生攢點錢。關鍵時刻,只有錢才是唯一保障。
人生已過大半,窮富已定型,感情更不用再奢望,自己愛自己最靠譜。不再糾結和抱怨,心平氣和的接受命運,痛苦煎熬著是一天,坦然接受。也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