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蘇軾·《江城子》
每年的6月5日清晨,都會有一個女人拎著大包小裹踏著晨光出現在北京萬佛華僑陵園。
來到熟悉的位置,她微笑地看著墓碑上的雕像,就像是一場久別重逢。半晌,她慢慢擦拭雕像和話筒。
然后她會拿出帶來的東西一樣樣擺在墓前。沙琪瑪和桃酥是必備的,還會有一瓶啤酒,以及一些不同的甜品零食、飲料。
除此之外,一定還會有包某固定品牌的香煙。她一邊打開食物,一邊開心地碎碎念:
“兒子又長高了,比你都高了。馬上就畢業了,回國讓他來看你。”
“爸媽身體都挺好的。”
“還記得老劉的兒子不?小時候特淘的那個,上次我不是告訴你他當老師了嘛,上個月他娶媳婦了,老劉兩口子樂壞了。”
“我也挺好的,你不用惦記。”
……
連續十二年,女人每年都會準時到來,風雨無阻。
只是從2016年起,都是一個男人開車送她來,她一個人下車,男人在車里等待。
今年也是如此,女人回到車上,默契地朝著駕駛位的男人點點頭,發動機轟鳴,二人絕塵而去。
身后的墓地里,是她的前半生;眼前的坦途上,是她的后半生。
女人叫劉繼紅,帶著雕像和話筒的墓碑下長眠的是央視《新聞聯播》主播羅京。
現任丈夫駕車送妻子祭拜前任丈夫,這個故事究竟是怎樣的呢?
1961年出生的羅京比劉繼紅大五歲,兩人同是北京出生長大的小孩,不同的是他們的家境。
羅京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事著普通工作。羅京在胡同長大,他性格溫順有禮貌,在周圍的大人和孩子心中,他都是好孩子。
劉繼紅的父母都是高干,她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小公主。因為家里條件比較好,他家很早就有電視了。
雖然是一臺腦袋上插著兩根天線的黑白電視,但絲毫不影響劉繼紅看電視的熱情。
尤其是電視里口若懸河的主持人,更是讓她成了小迷妹。她會模仿著沈力或趙忠祥的樣子假裝播送新聞,逗得父母捧腹大笑。
羅京和劉繼紅按照各自的成長軌跡慢慢長大,他們并不知道未來會相遇、相知、相愛。
羅京上高中的時候,已經是個陽光帥氣的小鮮肉了。他的帥氣是非常符合年代審美的,用朱時茂的話說就是“一副正面人物形象”。
和趙忠祥的濃眉大眼不同,羅京是那種帶著書卷氣的儒雅style。
那時候的羅京除了愛踢足球,另個愛好是唱京劇。因為從小受到票友老爸的熏染,羅京對唱念做打非常喜歡。
尤其是那個年代流行的樣板戲,羅京一遍遍地聽、一遍遍地學,就像我們聽周杰倫是一樣的。
高中時的一天,他看見好哥們站在教室外面一臉糾結,一問才知道,北京廣播學院來他們學校招生面試,哥們想去又不敢。
哥們提議讓羅京一同前往,算是壯膽。
羅京一直是個老好人,欣然前往。結果這一去不要緊,那種老掉牙的橋段又一次上演了:哥們沒考上,羅京考上了。
成為了北廣播音系的學生,羅京認真地勤學苦練起來。
畢業的時候,羅京是那一屆分數最高的。面對央視和上海電視臺同時送來的邀請函,羅京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他成為《新聞聯播》的主播之一。
也是那段時間,劉繼紅和家人看電視的時候發現《新聞聯播》有了新面孔,一家人還對精神小伙羅京評頭論足贊揚了一番。
那幾年,羅京和趙忠祥、宋世雄成為央視的門面擔當。不僅是“紅遍大江南北”的程度,那是走進千家萬戶的時代記憶。
劉繼紅高考的時候也報了北京廣播學院。可是她進入北廣校園的時候,羅京早就畢業了。
好學的劉繼紅經常會帶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在李鋼教授的家里。
有一次,劉繼紅進門后發現教授有客人,她禮貌地上前打招呼。客人一抬頭,兩人全都愣在當場。
劉繼紅愣住是因為發現來人正是《新聞聯播》的播音員羅京,而羅京則是被劉繼紅那清澈的眼眸吸引了。
兩人的愣神是電光火石間,也就一兩秒的工夫,可這一切都被玲瓏剔透的師母盡收眼底。
此后,師母便假裝閑聊,探聽劉繼紅的口風。
劉繼紅對羅京印象非常好,本身就有偶像濾鏡,幾次接觸下來發現他謙和有禮,溫順正直,劉繼紅早已芳心暗許。
得知了劉繼紅的心思,師母直接就去給一見鐘情的羅京出謀劃策了。
羅京終于鼓起勇氣向劉繼紅表白,雙向奔赴的兩個人立馬談起了甜甜的戀愛。
可是漸漸地,劉繼紅就覺得這初戀的滋味兒一點也不甜啊。
羅京經常出差,即便是在本地,他也經常因為突發新聞而回到臺里。
明明近在咫尺,兩人卻好像在異地戀。不能像其他校園情侶一樣牽手漫步也就罷了,甚至提前定好的約會,羅京也經常放鴿子。
換做別的女生早就火了,劉繼紅一開始也不開心過。可看到羅京寫的一封封“情書”,她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化作了繞指柔。
為什么情書要加引號?因為里面沒有一個字和“情”有關。
沒能見面的日子,無論是在遠方出差,還是在本地忙碌,羅京總會抽時間寫下自己做的所有事情。
雖然字字不提愛,但讓對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本身就是最深厚的愛。
換做現在,別說一筆一劃地寫下來了,有多少人連幾個字的微信都懶得回。
什么是愛得剛剛好?羅京和劉繼紅就是。
你不提愛,但我能讀懂你的愛。
你不追問,但我愿意把一切與你分享。
兩人互相都能接收到對方愛的訊號,就這樣談了三年的對象,劉繼紅畢業后也成為了央視的工作人員,這時兩人決定結婚。
得到了家人的祝福,這對新人領了結婚證就住到單位分的一居室里。
這間小小的蝸居,就是羅京和劉繼紅的二人世界。
婚后劉繼紅立即進入角色,在做賢妻這一塊,她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好媳婦。
羅京專心忙于工作,劉繼紅無怨無悔地操持起了整個家,完全不似嬌生慣養的“干部子弟”。
她會把普通的食材做出各種花樣,無論丈夫幾點下班都能吃到營養的飯菜。
她不僅會點上一盞溫馨的臺燈等候,還會每晚送上一杯溫熱的潤喉茶。
就著那片暖黃色的燈光,小兩口邊吃邊聊,有時是工作上的趣事,有時是各自領域的難題,有時則是一些天馬行空的廢話。
婚后第七年,劉繼紅經歷了十個月的辛苦,生下一個大胖小子。羅京解鎖了人生中另一個最重要的身份:父親。
新手老爸添丁之喜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去呢,就接到了新任務。這讓羅京幾乎缺席了兒子成長的大部分過程。
央視決定改進《新聞聯播》的播出方式,從提前錄播變成實時直播。
從前如果有個口誤、吃個螺絲,還有NG重來的機會。改直播后對主播的能力要求就非常高了,任何一處失誤都可能會造成播出事故。
羅京和搭檔李瑞英,扛起了第一期直播《新聞聯播》的重任。他倆成為了行業業務標準的模板,更是后輩的樣板。
此后,在他26年的職業生涯中,羅京累積播報新聞、重大事件超過3000余次,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國臉”。
不過最驚心動魄的一次,要數2004年了。
那天晚上七點多,正是《新聞聯播》播出的時間,工作人員飛奔送來一份傳真的新聞手稿,內容是一則非常重大的政治新聞,需要即時插播。
臺長拿著手稿,蹲在演播室兩位主播的桌子下面,一張一張把手稿交給當時不在鏡頭畫面中的李瑞英。
李瑞英一看稿件腦袋嗡的一下,這手稿也太“手稿”了。快速記錄時潦草的字跡,各種名詞的簡稱、代稱,缺字漏字,還有添加、更改的小字……
12頁的手稿,臺長遞過來一張,李瑞英飛快地填上缺漏的字和詞,然后從桌面上推過去給“同桌”羅京。
羅京面對全國觀眾,開始展示天花板級別的專業水準。
第一次看到稿件的羅京,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穩健的心態,沉穩淡定地進行了17分鐘的直播,沒有一絲瑕疵錯漏。
羅京不僅展示了什么是最高水平,更提高了行業能力標準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的標準。
那天直播結束后,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冷汗浸濕了,除了淡定冷靜的羅京。
莊重、嚴肅、冷靜,不僅是他在鏡頭前的樣子,幾十年下來,已經成為了他性格的一部分。
不過私下里,他還是那么愛唱戲、愛踢球。
他是明星足球隊的“足球先生”,球技隨著年齡一起不斷增長。
說到唱戲,他多次在央視節目中有過精彩表演,還曾和京劇名家于魁智同臺合唱。
在央視春晚,羅京也和同事們一起登臺獻唱。在其他節目中,羅京也唱過流行歌曲。
其中就包括周杰倫的《千里之外》。這首歌是兒子羅疏桐教他的。
經常不在家的羅京,為了促進父子關系,就從兒子最喜歡的唱歌作為切入點,讓兒子教他一首歌。
當時《千里之外》正風靡一時,于是小羅就教了老羅這首歌。。
多才多藝的羅京,在唱這首歌的時候,一個人分別唱出了周杰倫和費玉清的聲部,而且還添加了京劇的唱腔,唱出了另一種味道。
其實羅京一直非常愧疚,劉繼紅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兒子、長輩、家庭,免除他所有的后顧之憂。
劉繼紅從來都是任勞任怨毫無怨言,羅京也會盡力補償妻子,雖然經常“翻車”,但劉繼紅也非常受用。
比如羅京想給妻子煮個面,結果卻咸到發苦;比如羅京計劃帶著妻子去看大海,可是幾次計劃最后都因為工作取消了。
羅京記住了所有的錯過,也記住了所有的虧欠。他以為來日方長,他以為余生漫漫,他以為退休后地久天長的陪伴就能補償妻子。
可惜,所有的虧欠,永遠都只能是遺憾了。
察覺到身體不適后,羅京在妻子的陪伴下就醫檢查。
代取報告的劉繼紅,聽見醫生說的確診結果后,一陣劇烈的耳鳴讓她什么也聽不見了。
劉繼紅怎么也想不到丈夫會和淋巴癌有關系。她在醫院樓下無人處痛哭不止。
哭完,她擦干眼淚若無其事地回家。她告訴丈夫只是小毛病,不過需要住院治療。
可是慢慢羅京察覺到了身體的每況愈下和妻子的不對勁。
羅京得知真相后,卻提出暫停治療。因為有一件事,如果不做,他會非常遺憾。
那年正是2008年,羅京是第140棒奧運火炬手。他手持奧運圣火奔跑在屬于他的路段,迎接著人群中的掌聲,也享受著這份殊榮。
人群中的劉繼紅淚流滿面。作為知己,她懂得丈夫這一刻的驕傲與榮耀;但作為妻子,她更多的是心疼。
奧運會開幕式,羅京作為“國嘴”,用聲音解說了這場意義非凡的國際盛事。
半邊身體的劇痛和麻痹,羅京全都忍住了。在他專業而又親切的解說中,沒有人知道此時他已是病入膏肓的癌癥病人。
8月的最后一天,羅京照常播出了《新聞聯播》之后,帶著一張請假條敲開了領導辦公室的門。職業生涯中他第一次請假,也是最后一次。
他告訴領導身體不舒服,需要治療調理。
那一晚的七點半,是觀眾們最后一次看到羅京播新聞。
陪伴了幾代人的新聞主播羅京,不到一年后,在同事王寧哽咽顫抖的聲音中,竟成了《新聞聯播》中的播報內容。
2009年6月5日,羅京病情惡化,帶著對妻子的虧欠,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陪他一起治療、和病魔斗爭的劉繼紅,心碎欲裂、肝腸寸斷。
她也痛不欲生,她也生無可戀,可是看著年邁的公婆和年少的兒子,劉繼紅不得不振作。
劉繼紅照常做飯、打掃,接送孩子上下學;她依舊在固定時間探望、照顧公婆。
一切如舊,就像羅京仍然在臺里忙碌一樣,只是這一次,劉繼紅在夜晚點亮的那盞燈,再也等不到夜歸的人。
讓她欣慰的是,在夢中她經常能見到陰陽永隔的丈夫。
她會把心里話都攢在一起,去祭拜的時候告訴丈夫。
她會帶上丈夫愛吃的沙琪瑪等甜食,也會帶一些新款飲料讓他嘗嘗。
她一如既往地照顧著公婆,漫長的歲月里,他們早就是血肉相連的至親。
羅京去世后的第七年,劉繼紅的生活中出現了另一個人。
孫先生是經商的,他鐘情于劉繼紅的堅強,又心疼她的故作堅強。
中年人的愛情也許不浪漫,但一定很實際。他用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事無巨細的周到,打動了孤軍作戰的劉繼紅。
劉繼紅也猶豫過,可兒子及時提醒她,羅京去世前,千叮萬囑讓她好好生活。
而孫先生,不僅對劉繼紅好,也對羅疏桐視如己出,更是非常支持劉繼紅照顧公婆。
每次到了劉繼紅要去探望公婆的時候,他都會提前準備好各種適合老年人的補品、食品,交給劉繼紅。
久而久之,劉繼紅被感動了,認可了這個有大愛的男人。
劉繼紅來到公婆家里,坦誠地告訴他們她要再嫁的決定,并且保證一定會為他們養老送終,一切都和以前一樣,一家人的關系不會有任何改變。
在老人的祝福下,劉繼紅改嫁了。現任老公把劉繼紅的公婆、兒子,都當做自己的親人,對于劉繼紅每年的祭拜,他也非常支持管接管送。
畢竟,他愛的就是這個有情有義的女人。
而劉繼紅也沒看錯人,兩人婚后一直很幸福。尤其是羅疏桐出國留學后,二人相伴的晚年生活,讓劉繼紅感受到了溫暖。
劉繼紅有情有義,前半生深愛羅京,無怨無悔地付出全部的青春和精力。
羅京去世后,她養育好他的下一代,照顧好他的上一代。
前半生,劉繼紅無怨無悔,也問心無愧。
后半生,斯人已逝,劉繼紅用七年走出陰霾,開始新生活,也無可厚非。
即便是在天堂的羅京,
看著茁長成長到一米八十多的兒子留學后定居國外工作生活,
看著年邁的父母老有所依,
看著苦了半生的妻子如今有人陪伴、有人疼愛
他一定會欣慰,也一定會放下心。他不會希望等了他半輩子的妻子,下半生形單影只。
在劉繼紅心中,羅京的位置永遠不會變。那些想念和幾十年的回憶也會永遠存在。
這并不影響她選擇幸福地度過后半生。
輕輕的我將離開你
請將眼角的淚拭去
漫漫長夜里 未來日子里
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
沒有我的歲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