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比好成績重要
女兒剛上學的那陣子,早晨起不來,書包收不齊,上課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做作業慢得急死人,學習毫無頭緒,習慣很不好。我們因此發了不少脾氣,多次下來,女兒越發畏手畏腳,逐漸喪失信心和興趣,看著女兒一臉無辜,我們一臉無奈。
童心表現本真的人性,正確的教育,無不基于對人性的準確理解和把握。然而,當我們做了父母,以為自己成熟了,并用一雙成熟的眼睛看孩子時,要求自然過高。南京市名校長拉薩路小學周榮華校長說,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是人生的第一次轉折,現在的孩子們智力上存在的差異極小,競爭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習慣也是要有一個養成、教育及訓練的過程,需要家長、孩子及學校共同配合,家長一定要在平時就注意加以培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后,我們開始著手培養女兒的學習習慣:
一、課前學習習慣。
1、學習有計劃。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和女兒商量后,結合女兒的年齡特征,制定女兒每學期的學習目標,每天的學習時間表。學習成績不好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所以,我們首先就培養女兒定計劃的習慣。
2、做事有條理。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二、課上學習習慣。
1、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與老師共同進步。
2、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進人小學后,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具備觀察力。語文的寫作訓練就不用說了;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自然界數量關系與圖形關系的觀察為基礎。因此,還需要養成邊觀察邊思索的習慣,勤于觀察的同時還要勤于思考。我引導女兒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觀察,經常向女兒提出問題并與之討論,促使她去觀察思索,并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記筆記的習慣。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課堂時間短暫,有一些問題不能馬上做出反應,那么課后可以進行整理思考。由于女兒的年齡小,容易忘記,記筆記有助于重復記憶和抓住重點。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女兒記筆記的習慣。
三、課后學習習慣。
1、課后復習的習慣。復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復習要與遺忘作斗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因此,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復習,加以強化,并養成習慣。
2、
3、規范、認真書寫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重視書寫,認為它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愿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因此,我非常重視女兒書寫方面的要求,這樣不僅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眾多良好評價,而且還能促使女兒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女兒的整體素質。
4、整理錯題集的習慣。讓女兒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找到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
5、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女兒學習上有困難請求我們幫助時,我一般先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在女兒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她能在我的引導下,覺得是靠她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她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