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flood
定義:1.河流中水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劇上漲的現象。
2.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位上漲,淹沒平時不上水的地方的一種水文現象,常威脅有關地方安全或導致淹沒災害。
學科:水利科學技術_水文、水資源_陸地水文學(水利)
相關名詞:徑流 洪澇災害 洪水預報 防洪標準
【延伸閱讀】
洪水是指特大徑流而言。這種徑流在較短時間內造成河湖水位明顯上升,溢出河(湖)槽淹沒河灘,甚至漫過堤防,進而泛濫成災,形成洪澇災害。
洪水分類,按照成因可分為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潰壩洪水等。按照出現地區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流洪水、海岸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海岸洪水主要是指因海嘯、風暴潮等引起的洪水。我國大部分地區多發的是暴雨洪水和山洪。
一次洪水過程,一般有起漲、洪峰出現和落平三個階段。山區河流坡度陡、流速大,洪水漲落迅猛;平原河流坡度緩、流速小,洪水漲落相對緩慢。潰壩洪水和山洪,具有猝發性,巨量水體挾帶著沙石,瞬間以巨大水量奔騰而下,破壞力極大。
洪水根據最大洪峰流量可分為四級:
小洪水:重現期小于5年
中洪水:重現期5~20年
大洪水:重現期20~50年
特大洪水:重現期超過50年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季風氣候顯著,是世界上水災頻發且影響范圍較廣泛的國家之一。如1930、1985、1986年東北大水,1939、1963年海河大水,1933年黃河大水,1931、1954年淮河大水,1931、1935、1954、1998年長江大水,這些特大洪水都給人民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我國洪澇特點一般是東部多于西部,沿海多于內陸,平原多于高原、山地。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就是不斷與洪水斗爭的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大修水利,建成數以萬計的大中型蓄洪水庫,對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全面加高加固,建設了許多分蓄洪區,形成了較完善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近年來,水利部門更是重視智慧水利建設,防洪調度正在逐步實現信息化,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防汛應急指揮系統,我國的洪澇災害損失率完全能夠降至較低程度。
(延伸閱讀作者:湖北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黨委副書記、高級工程師 賓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