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為偽書的《今本竹書紀年》是一把開啟華夏文明的“神鑰”!其研究價值不可估量。只因年代久遠和長時間的遺棄而變得“銹跡斑斑”,我們今天需要做的是利用天文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地名學和測年技術學等學科去除這“斑斑銹跡”。
按古人天地相通的意識觀念,認為日食是一種兇兆天象,天上“改天換日”預示地上要“改朝換代”,于是實力在野者往往寵寵欲動,當朝帝王也立即或禪位、或征伐、或排除異己。同樣,認為“五星聚”、“景星”天象是一種吉祥的征兆,當朝帝王認為是太平盛世之祥瑞,但實力在野者往往也認為是自己崛起、起事之吉兆。所以歷史上出現日食、“五星聚”天象后發生的禪位、征伐、叛亂、弒帝等重大政治事件屢見不鮮。成為古代朝代更迭,君王非正常替換的風向標。當然,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歷史是勝利者寫的。研究歷史就是從眾多魚龍混雜的史料中撥開重重迷霧,還原歷史真相。
今按《今本竹書紀年》結合歷史天象擬定《夏商周年表》,望引起學界、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的重視和公眾關注!
以下所記年代均為公元前,《今本竹書紀年》簡稱《今竹》,日食記錄均出自劉次沅 馬莉萍《中國歷史日食典》。
《今竹》五帝部分記載黃帝在位一百年,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嚳在位六十三年,堯在位一百年,而且推算生于顓頊時期,死于堯時期的鯀竟然壽命高達一百九十歲,這些均不可信,這也是《今竹》被后世稱為偽書的根本原因!但這些記載中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循,經反復斟酌,去偽存真,故本年表從有干支紀年的堯開始。
帝堯 2049年——2008年
公元前2050年2月26日17:47發生日食,或為堯替其兄摯之帝位的真正原因,而非《史記.五帝本紀》所記“摯不善”。 2049年堯即位,四十二年(2008年),景星見于翼。2007年禪位舜,實際在位42年。
帝舜 2007年——1994年
2007年堯禪位舜,1993年舜禪位禹,舜實際在位(2007-1994)14年。
帝禹 1993年——1949年
1993年舜禪位禹,1949年禹禪位益,1946年禹陟,禹實際在位(1993-1949)45年。
《墨子.非攻(下)》載:“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于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變化,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日妖宵出可解讀為發生在傍晚的一次日食,即公元前1974年1月28日17:10日食。《淮南子修務》:“(舜)南征三苗,道死蒼梧。”疑公元前1974年或1973年舜南征三苗時,舜就已死于蒼梧(大膽推測,孤證!無更多史料證實)。《今竹》:“(舜)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來朝。”按舜十四年禪位禹,實為禹二十二年,禹征有苗是前1972年!
《孝經鉤命訣》載:“禹時,五星累累如貫珠,炳炳若連璧”,《太平御覽》同載。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徐振韜南京大學天文系蔣窈窕兩位天文學家經過天文推算,發現了這次五星聚發生在公元前1953年2月。因是千年難遇祥瑞之兆,疑夏史官把這一年刻意定為禹元年,夏始年!
伯益 1949年——1943年
公元1949年禹薦益于天,7年后啟奪位。
帝啟 1942年——1927年
帝太康 1922年——1919年
帝仲康 1916年——1910年
《今竹》:“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帥師征羲和。”即公元前1912年10月24日發生日食。
帝相 1907年——1880年
1880年,寒浞使其子澆弒帝。巧的是公元前1880年12月29日發生日食,顯然這是一次日食后權臣弒帝的政治事件。想想上古時代弒君取而代之不單單是武力就可以解決的,還得有“天意”!(夏史官未記錄也不愿記錄此次日食)
無夏王 1879年——1840年
帝少康 1839年——1819年
1829年使商候冥治河
帝杼 1816年——1800年
1804年商候冥死于河
帝芬 1796年——1754年
帝芒 1753年——1696年
1711年商候遷于殷
帝泄 1694年——1670年
1683年,有易綿臣殺商候王亥,1679年微借河伯師攻有易殺綿臣
帝不降 1666年——1608年
1632年殷滅皮氏
帝扃 1607年——1590年
帝廑 1586年——1579年
帝孔甲 1576年——1568年
帝昊 1565年——1563年
殷復歸于商丘
帝發 1560年——1554年
帝癸 1553年——1523年
1526年,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公元前1526年有兩次日食,分別是6月21日和12月16日。 太史令為觀測天象、掌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安排祭祀及記載史事的文化官員。在上古時期有著極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權威。 《呂氏春秋.先識覽》載:“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一方面是帝桀不聽勸阻,一意孤行;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兩次日食之兇兆,讓這位文化大員極不情愿哭著遵從“天意”拿其圖法出奔入商。讓夏桀不但在軍事實力上殘敗,而且在政治文化上也徹底崩潰。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公元前1993年-公元前1523年)共計471年。
早商在夏代的幾個年代節點:
公元前1804,商候冥死于河
公元前1711,商候遷于殷
公元前1679,微借河伯師攻有易殺綿臣。
《今竹》:“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商人報焉。”商人認識到“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硬道理,開始大力發展軍事。
公元前1632,殷滅皮氏。
皮氏疑為石峁遺址,商人聯合被“石峁”殖民的“陶寺”滅“石峁”。
公元前1563,殷復歸于商丘
公元前1522,商立
附:
二里頭文化遺址四期C14測年(二里頭博物館)
一期 前1750—前1680 70年
二期 前1680—前1610 70年
三期 前1610—前1560 50年
四期 前1560—前1520 40年
據上初步推斷二里頭文化遺址為“殷”,可名為“前殷”。又《今竹》:“十四年,自奄遷于北蒙,曰殷。”即今安陽殷墟,可名為“后殷”。
湯 公元前1522-1551 12
外丙 公元前1510-1509 2
仲壬 公元前1508-1505 4
太甲 公元前1504-1493 12
沃丁 公元前1492-1473 19
小庚 公元前1472-1468 5
小甲 公元前1467-1451 17
雍己 公元前1450-1439 12
大戊 公元前1438-1364 75
仲丁 公元前1363-1355 9
外壬 公元前1354-1345 10
河亶甲 公元前1344-1336 9
祖乙 公元前1335-1317 19
祖辛 公元前1316-1303 14
開甲 公元前1302-1298 5
祖丁 公元前1297-1289 9
南庚 公元前1288-1283 6
陽甲 公元前1282-1279 4
盤庚 公元前1278-1251 28
小辛 公元前1250-1248 3
小乙 公元前1247-1238 10
武丁 公元前1237-1179 59
祖庚 公元前1178-1168 11
祖甲 公元前1167-1135 33
馮辛 公元前1134-1131 4
庚丁 公元前1130-1123 8
武乙 公元前1122-1088 35
文丁 公元前1087-1075 13
帝乙 公元前1074-1066 9
帝辛 公元前1065-1014 52
《今竹》:“六年,西伯初礿于畢。”應為1059年事,按現代天文學者推算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有“五星聚井”吉象,周史官在推算結合商末和周初年代時出現一年的誤差。故本在夏商是“春礿”,因五星聚井之罕見天象,周文王認為是周崛起之吉兆,于是在當年5月28日之后舉行“礿祭”,故有周開“夏礿”之先河。
“四十七年,內史向摯出奔周。”公元前1019年9月17日五星聚房。又是一次因天象內史出奔事件!故商在政治文化上已崩潰。 《今竹》載三十二年(前1034年)五星聚于房疑是后世周史官結合兩次“五星聚”天象篡改的,再加上“有赤烏集于周社”,把兩次祥瑞之兆附會在文王受命“專征伐”的上一年。
湯滅夏以至于受,(1522-1014)509年。
武王1024-1008 17
公元前1013年,武王十二年二月甲子,周牧野之戰敗商,命受子武庚為周候。
公元前1008年2月26日發生日食!!同年年底,武王郁郁而終。按古人意識形態。周人極不情愿提起此次日食,預示著武王滅商不合乎“天意”。這可能是歷史上武王在位及所陟年代隱晦不清的原因。
成王1007-971 37
《史記.周本紀》:“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歷史真相是:因武王時發生日食兇兆,成王沒有直接繼位,而是禪位武王弟周公旦,引起武王弟管叔、蔡叔的不滿,聯合武庚以叛。七年后,即發生公元前1002年4月20日出現日食后,第二年周公旦還政于成王。
康王970- 945 26
昭王944-926 19
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天大曀。公元前926年3月21日,發生日食。
《史記.周本紀》:“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或為規避因日食發生政治危機的一種方式。
穆王925-891 35(55修正為35)
周自武王元年始,立國百年(前1024年-925年)。《史記.周本紀》:“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可信!《今竹》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存疑,疑篡改,故暫定穆王在位三十五年,待驗證!
共王890-879 12
懿王878-871 8(25修正為8)
《今竹》:“(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鄭。”存疑!疑被周史官篡改或竹簡編排錯位。修正為:“八年,天再旦于鄭”。疑因“天再旦”之天象,故由共王之弟,懿王之叔孝方的非正常繼位!“天再旦”解讀為發生在早晨的日食,公元前871年10月6日7:50日食符合“天再旦”條件。
孝王870-862 9
夷王861-854 8
歷王853-842 12
《今竹》:“八年(前846年),初監謗。”因公元前849年8月4日發生日食。 又“十二年(前842年),王亡奔彘。國人圍王宮,執召穆公之子殺之。”因公元前842年3月23日又出現日食,故發生歷史上著名的“國人暴動”,立共伯和。
共和841-828 14
宣王827-782 46
幽王781-771 11
西周自武王滅商至幽王被弒(1013-771)西周共計2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