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的今天是第三十一個世界無煙日,自1987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將世界無煙日定為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希望下一代免受煙草危害。而今年的“無煙日”重點以“煙草和心臟病”為重點,希望大家認識到煙草與中風等心臟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
1. 吸煙有危害,不僅僅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對社會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室內微小顆粒主要來自煙草煙霧。在一個35平米的房間吸1支煙,產生的煙霧仍可導致空氣中PM2.5的濃度達到300μ g/m3左右,也就是說比嚴重的霧霾還要厲害!
2. 煙葉里含有毒質煙堿,也叫尼古丁。如果給人注射50毫克煙堿,就會致死。
3. 吸煙對呼吸道危害最大,很容易引起喉頭炎、氣管炎,肺氣腫等咳嗽病。吸煙的時候煙從口入,經過喉嚨、氣管、支氣管、進入血液里。
4. 吸煙會讓男性丟失Y染色體,增加患癌風險。
5. 吸煙可引發心臟病、腦出血,從而導致麻痹、中風及智力衰退。
1.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首位的致死和致殘原因。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吸煙和二手煙暴露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可預防因素。
2. 吸煙可以導致心臟損傷,增加冠心病的風險;每天只抽一支煙也會使男性冠心病風險增加74%,女性增加119%。
3. 吸煙可以導致腦血管和頸部動脈損害,增加中風的風險;吸煙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5倍。
4. 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及死亡風險越高。
5. 二手煙可迅速損傷心腦血管,導致心臟病和中風;可導致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5%-30%,導致中風的風險增加20%-30%。
6. 戒煙可迅速降低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戒煙5-15年,中風發病風險降低至非吸煙者。
最早萌發戒煙意識記錄在清初醫藥學家張璐在《本經逢原》中:“毒草之氣,熏灼臟腑,游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另一位醫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將煙草歸為毒藥類,發出“衛生者宜遠之”的告誡。
醫學戒煙成功第一例在清代醫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有記載,文章指出煙草“耗肺損血,世人多陰受其禍而不覺”,并列出煙草損害人體臟腑的六種病證。他舉例說,友人張壽莊每日晨起咳吐濃痰,藥石治療無效。后來不食煙,竟然“晨不咳,終日亦無痰唾,精神頓健,飲食倍增”。
1.戒煙方劑
處方:炙冬花、炙紫菀各15g,補骨脂、清半夏、枇杷葉、前胡、茯苓、桔梗各12g,川貝母、射干各10g,干姜9g,橘紅12g,肉桂6g,細辛3g。
服法:水煎服。每日服一劑,連續服不間斷。10年煙齡者,經1~2個療程(1個療程為2周)見效顯著。
功效:本處方不但能戒煙,也可治療因年久吸煙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哮喘。
2.戒煙藥酒
處方:魚腥草60克,遠志、甘草各20克,地龍、廣藿香、薄荷各15克,60度高粱白酒1000毫升。
服法:將上述藥物搗爛浸泡在白酒之中,7~15天即可服用,根據個人酒量的不同,每日服6~8次,每次10~15毫升,直至戒煙為止。
3.戒煙茶
處方:綠茶、薄荷、藿香、甘草各等份,砂糖少許。
服法:水煮當茶飲服。每日多次,連用2-3天。
4.戒煙湯
處方:炙紫菀、炙款冬花各15克,補骨脂、清半夏、枇杷葉、前胡、茯苓、橘紅、桔梗各12克,川貝、射干各10克,干姜9克,肉桂6克,細辛3克。
服法:每日1劑,一般6~9劑,能使有10年以上煙齡或煙癮較大者煙癮減退并逐漸戒煙。
5.針灸戒煙
戒煙穴,其穴位位于手上的陽溪穴與列缺穴之間中點處,按之有一凹陷。吸煙者按壓此穴通常會有明顯疼痛,若自己能經常按壓此穴,尤其是煙癮發作時用力按壓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針刺此穴,可達到明顯效果。
運用中醫辨證,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酌情配伍其他穴位,常選取的穴位可有太沖、合谷、豐隆、神門等穴,取其平肝降火、清熱化痰、鎮靜安神的功效。配合電針、穴位敷貼等可增強療效。
專家簡介
張仁
中醫針灸科主任醫師
擅長治療:眼底病、頸椎病、中風偏癱、冠心病、腰腿痛等疑難雜癥
門診時間: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吳九偉
中醫針灸科副主任醫
擅長治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面癱、偏頭痛、失眠癥等。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王海麗
中醫針灸科副主任醫師
擅長治療:針藥結合治療痛經、更年期綜合癥、閉經、黃褐斑、痤瘡、失眠、便秘、頭痛等病癥,頭皮針治療小兒腦癱、自閉癥、老年癡呆、小腦共濟失調、神經性耳聾等腦源性疾病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
張進
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
擅長治療:弱視、開角型青光眼、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挫傷、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難治性眼病,頭痛、眩暈、中風后遺癥、頸椎病、肩周炎等內科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