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雍正皇帝,很多人印象里,就是他很勤政。
到底多勤呢?
據說在位期間,每晚只睡四個小時,在奏折上批的文字,多達10000余萬言。
這是個什么概念?
如果印成《紅樓夢》那么小的字,也要印十多本。
不過,很多朋友所知,也就如此了。對他奏折里會批些什么內容,不甚了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他的一次朱批,這次批示,跟密折相關。
那么,首先要搞懂,何謂密折?
此事起于康熙時,即大員外放時,皇帝送他一個盒子,盒上有鎖,鑰匙嘛,皇上與大臣一人一把。到了地方,可把重要的事情寫在白紙上,封于盒內,不走尋常驛站,而由其親信、家人送到宮中。皇帝看過,御筆親批,退回大臣處。整個過程中,就只有兩人知道。確實做到了極為秘密。
(密折)
密折本是賞給大員們的特殊待遇,但到了雍正時代,他將此事擴大化,可密折奏事的大臣多了不少。據專家們統計,在他一朝,前后有1200余人。比起康熙后期多過十倍。
不過,若注意到他在位13年,清朝又那么大,實際上,能夠享此殊榮的,并不多見。
搞清了密折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就用實例來說明,在雍正心中,理想的密折應該是怎樣的。
雍正元年八月初五日,福建布政使黃叔琬因雍正賜了他一件康熙用過的御寶,極度感激之下,寫了封奏折。
奏折多是套話——
奏為恭謝天恩事:竊臣一介庸愚,至微極賤,荷蒙皇上破格擢用,跪聆圣訓指示周詳,又蒙恩許奏事;復荷欽賜圣祖仁皇帝御用寶物,異數殊恩,逾分已極。小臣感愧情深,惟有勉力清白,盡心職守,以仰答皇上天恩,即以上報圣祖天恩于萬一耳。
從套話里,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其一,他被特許密折奏事。
其二,雍正賞了他先皇舊物。
不過,雍正的朱批并未及于第二件事。
他是如何回復的呢?
——雖許汝奏折,不可因此挾制上司,無體,使不得。若督撫有不合義處,只可密密奏聞。
也就是說,雖然我給了你特別的權利,但你不能濫用。不要以為這是密折,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以這個權利來要挾上司。讓他對你有所忌憚,甚至怕你,乃是不識大體,有違下級本分。千萬不能這樣做。如果你跟總督、巡撫有意見不合的地方,無法協調好,才可以向我密奏。
——向一人聲張,亦使不得。
這是密折,必須自己寫自己謄,絕不能假手于幕僚食客,絕不能讓別人知道。否則,就稱上不密了。哪怕最為信任之人,誰知道會不會講出去呢?
——一省沒有兩個巡撫之理,權不畫(劃)一,下重上輕,非善政也。
雖然你是布政使,雖然你有密折奏事之權,但你要知道,你畢竟是人家的下屬。巡撫做什么,布政使做什么,這都是有規定的。你可別以為自己能夠密奏,以為跟我親近,就能逾越自己的權限,把自己當“影子巡撫”。打破已有的規矩,以下克上,此乃壞事,對老百姓絕無好處。
——爾可凡事與督撫開誠,就爾所見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舉,有實憑據之處,方是爾當奏之時。
雖是密折,也有程序。那就是你見了什么不合理的事,先要跟上級報告。如果上級瞎整,且你握有實在的證據,才可以密奏。否則,就打破了上面所說的權不劃一,反把我給你的權力,想拔頭籌,當成邀功請賞的工具。
(清朝劇照)
——至于尋常地方事宜,與督撫共見同行之事,非爾奏之任也。
為何要有密折?一點小事我需要你密折來奏嗎?你們處理就好了,否則,養你們這些總督巡撫布政使做什么?我大清朝錢太多嗎?只有那些重大的事,才需要上奏。
——奏不可頻,恐爾上司疑忌,于爾無益。爾但實心勉力,秉公效力,朕自知也。特諭。
奏不可頻其實跟上面幾句是連起來的,要奏就奏大事,小事總來瞎BB,我也沒空搭理你。何況,天天寫報告,臉上總會有反應的,你老大也是戲精,難道會看不出來?巡撫和布政使不合了,必然禍及百姓啊。
看完這些,可以知道,在雍正心里,密折不是密告,別把它當成自己的梯子;沒事不要瞎寫,要寫就寫大事。
(清朝劇照)
不過,我們注意到,這是雍正元年的事。他卡得比較嚴。到了后來,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會不會濫用?
我想,肯定是有可能的。畢竟,總督巡撫布政按察,總會有矛盾啊。手有密折,不用過期也會作廢。
所以有些歷史記載在說雍正節儉時,提到他告訴大臣,你們寫密折,不要一次就寫一件事,可以幾件事一道呈上來。
實際上,這話表明,密折濫用的口子,已經開了,而且,他也默認了。只不過,讓大臣們省點路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