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痰”涵蓋的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只要你的津液積聚了,停留了,處于一個不正常的運行狀態,它都叫痰。痰多,最易生各種怪病。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煉液為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痰開始都是液態,是停滯的水液,但瘀長了就成了有形物質。
比如說身上長肉疙瘩,西醫叫脂肪瘤,中醫叫痰核,實際就是脂肪代謝失常的病理產物。很多疾病的表現都可歸結于痰,比如女性子宮肌瘤也在痰核的范疇內。
脂肪瘤的不同分型
1.脾虛不運,濕痰凝結型
病因: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若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癥狀:皮下腫物,按之柔軟,體倦,胃納減少,腹脹便溏。
2.肝郁脾虛,氣滯痰凝型
病因:在臟俯責之于肝脾,肝郁脾虛,肝脾失調。在氣血津液方面,則為氣機阻滯,水濕停聚,聚濕生痠,痰氣互相凝結于皮下。
3.濕邪困脾,痰濁凝聚型
病因:飲食不節制,生冷攝入過多,阻礙了脾陽的生發,使得攝入的水谷精微物質失于輸布,停滯而出現了內生的水濕之邪。
癥狀:皮下腫物,按之柔軟,頭眩嘔惡,肢體困倦。
我最初學醫的時候,幾塊錢的草藥就能治大病,很多大夫甚至不用把脈,看一眼面相,就知道是什么病。
但是現在,有病了讓你去檢查,拿著化驗單給你開中藥,甚至讓你去做手術,中醫直接成了西醫的附屬品。
前段時間我遇到了這樣一位患者,進門就緊緊拉著我的手說:大夫,你可一定要救救我,我不想被千刀萬剮啊!
我連忙安穩他的情緒,說:你不要著急,慢慢說,能幫到的我一定會幫。
他這才說到:一年前我身上長了脂肪瘤,那時候大概有4、5個,去醫院看,中醫還是西醫都讓做手術,于是我就去做了手術。但是一個月前又復發了,我這身上足足有三十多處,這要是手術,怎么不得給我來個幾十刀,萬一以后再次復發了呢?這千刀萬剮誰能受得住,還讓不讓人活了。
說著他就抹起了淚,哽咽著問我還有沒有辦法。
我告訴他:脂肪瘤不過是一群“痰濕”,不要太害怕,我給你看看。
我辯證了他的情況:舌質胖淡,舌苔薄黃而膩,脈象沉弦而滑。坐在我對面,看起來十分疲憊,說話聲音也不大,整個人看起來沒有什么力氣。
開出方子:馬齒莧、蒲公英、決明子、菊花、枸杞、大棗、百合、山藥、薏苡仁、茯苓、菊苣、梔子、淡竹葉、冬瓜、荷葉。
結果如何呢?
患者用藥一周時間差不多,身上的疙瘩就開始變小,有些小的疙瘩已經消失了,這說明藥物對癥了,藥不更方再用半個月后,患者身上的疙瘩全部消失,像是沒有來過一樣,同時心境也改變了許多,其他癥狀消失。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患者因為家庭因素,一直郁郁寡歡,就影響到了肝,中醫講肝主情志,情志不遂,肝氣就會郁滯,氣不行津液就會順勢聚集在那里,形成痰濁。
同時肝郁克脾土,肝臟出現不適也會影響到脾胃,脾胃運化失常,也會加重痰濕的情況。
痰濕成型以后,會不斷拉攏體內的一些“垃圾”,越積越多,就變成了痰濁,而痰濁這個東西,不會乖乖待在一個地方,而是會在體內上躥下跳的,這里看看,那里瞅瞅,時間久了,就變成了中醫里的“痰核”,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脂肪瘤。
我一直覺得治病很簡單,只要找到真正的病因,就像貓抓老鼠一樣簡單,就像脂肪瘤,做手術只是表面功夫,卻沒有真正解決根本,除草都要斬草除根,何況是治病。
方中蒲公英、決明子的作用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在肝臟里大展身手,將郁結的肝氣一拳打散,肝氣無處可聚,只能老老實實聽從它的命令,排好隊走出去。
梔子擅長清熱,防止肝氣郁結太久生熱。
茯苓健脾利濕,薏苡仁化痰散結,它們兩個搭配工作,一個收拾脾胃,一個收拾痰濕,分工明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尤其是這兩味,不僅可以收拾脾胃周圍的痰濕,全身各個地方的痰濕,痰濁就逃不過他的法眼。
很多人好了,但又復發了,就是因為沒有治脾,要徹底把脾胃健運起來,才會終結一切痰濕,才能徹底切斷脂肪瘤的營養供給。
再借助茯苓的利水之性,將化散開的痰濕,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然后,馬齒莧擅長燥濕化痰,是一味化痰好手,它當第二,就沒人敢爭第一。除此之外,馬齒莧還善于化痰、消痞、散結。
這就是我為脂肪瘤打造的十五味消瘤茶湯。先把脂肪瘤軟化,再把聚集在脂肪瘤里的郁結的氣散掉,把熱清掉,最后所向披靡奮不顧身沖過去,把這個脂肪瘤破開,撞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