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絮語-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聯系:mingzhu786(轉載)hbliuchanghai(商務)
mingzhudz(讀者)
原創首發|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轉載請聯系授權
01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郭德綱回憶起自己的家教。
郭德綱的父親是警察,母親是教師,家教自小特別嚴。時至今日,郭德綱在父親面前從來不敢翹二郎腿,說話必稱“您”。
對兒子郭麒麟的教育,郭德綱也延續了一貫的家風。
他說,他對孩子特別苛刻。郭麒麟小的時候,家里好多徒弟們都來自己家住,一定要所有好吃的都是外人先吃,等所有的外人都吃完了,才告訴郭麒麟“吃吧”。
現在郭麒麟長大了,在家里也得問:“這個我能吃嗎?”
郭德綱說,天下父母沒有不疼孩子的,但你當爹的寵著,外面那些人可不全是他親爹。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后就沒有人再罵他了。你說是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
02
這話乍一聽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為什么父母在家罵夠了孩子,之后到外面就沒有人再罵了?
仔細一想才明白,“罵夠了”的意思是從小給孩子立規矩,教育好了,到了外面就不會再犯錯誤,當然也就不會再挨罵。
孩子在家里有父母慣著,但到了社會上,別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會再慣著你。
與其在家里寵著慣著然后到外面去受苦,不如在家里好好教育。
父母疼孩子的最好方式,不是不讓他挨打挨罵,而是教他學會做人,到社會上永遠不挨打挨罵。
郭德綱所說的“罵”,指的是對孩子犯錯誤的嚴格管理和懲罰。
雖然話有點糙,但道理不糙,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學習。
03
有一些家長,總是對孩子太過驕縱,沒有底線的寬容。
在家里,孩子高人一等,是誰也惹不起的小皇帝,最好的食物自己先吃,最好的東西自己先用,甚至要獨享。
孩子有什么需要,不管家長有多難,都會想方設法滿足,要星星不給摘月亮。
孩子的飲食起居更是由大人幫忙,自己什么也不會做、什么也不想做。
就連孩子吃飯、寫作業,還要哄著、央求著。
就算孩子犯了錯誤,一句“他還小呢,還不懂事”就沒事。
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到社會上不但難以和別人相處,也受不得一點委屈和挫折。
他們小時候看起來沒有受苦,但長大之后,很可能會加倍補上。
04
其實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如此。
這些年我們總是強調賞識教育、天性教育,而忽視了規則教育、懲戒教育。
所謂“三塊糖”的故事當成教育軼事來讀當然是不錯的,作為教育的個例也未嘗不可,但切不可被奉為圭臬,當成教育的模板。
因為,這樣的作法違反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和社會規則。
這個社會之所以能夠正常運行,是因為有一個最簡單的規則:做好了要獎,做錯了要罰。
孩子在家里也罷,在學校也罷,都應該學會并遵守這樣的規則。
學生打人該怎么處理,應該有校規校紀約束,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而不是拋開校規校紀,一味地去想辦法去感化他。
套用郭德綱的話說,學生在學校里懲罰夠了,將來在社會上才不會受罰。如果在學校里無法無天,將來可能會吃大虧。
05
特別欣賞一句話:“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
教育的作用,是教給孩子們以文化知識的同時,教給孩子們以社會規則。
孩子的成長必須要受到約束,必須要做一些符合這個社會的規范但他卻不愿意做的事情,這一點全世界都是一樣。
家庭和學校的作用,不僅是保護孩子,更是讓他們成長為符合社會規則的人。
家長可以寵著你,老師可以寵著你,但到了社會上,沒有人會寵著你。
與其將來讓孩子到社會上去受苦,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對他們嚴格一些。
現在罵他們,只是為了他們將來不再挨罵;現在罰他們,只是讓他們將來不再受罰。
郭德綱說得好,“你把他管好了,大了就知道好處了”。孩子小時候可能不理解,但長大后自然會明白。
真的,家庭和學校重視孩子的規則教育,對他們嚴格一些,實際是對他們的未來負責。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文章影響了億萬學生和家長。新書《為自己讀書》即將上市。
熱文回顧:
◆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