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規律,即宇宙的運行法則,通過兩種方式,來影響到每一個人,人們稱之為命運。
一種是
一種是
當你能穩住自己,調整能量和頻率,你就能改寫自己的命運,創造全新人生。
1、當你控制能量,也就穩住了處境。
在自然條件下,人的處境,是善變的,這就是俗話說“人生無常”。
無常的背后,是能量的變化,不被人控制。
能量,對應人的情緒。
明白這種對應關系,我們就可以通過調整自身的情緒,來反向控制能量。
首先,外界的處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唯一能控制的,是內在的能量場。
2、讓自己處于一種能量的平衡。
《易經》常用的規則是:
當外界的處境,是逆境,是負面的勢能,你就要用正面的積極心態應對。比如坎卦,內陽外陰。
反之,當外界的處境,是順境,是正面的勢能,你就要用謙讓的退讓心態應對。比如離卦,內陰外陽。
因此,構成
《易經》64個卦,都可以成對,呈現陰陽互動。比如乾卦和坤卦,就是最純粹的陰陽互動。
《易經》貴中正。中正,是一種能量的平衡。這種平衡,是動態的,周流不居。
類似《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認識大多數的人,都懂易變的道理,說文解理,頭頭是道,但是他們做不到“動態的平衡”。天道變化太快,普通人的心識跟不上,也很正常。
3、讓自己的思想篤定,減少能量消耗。
人的情緒,對應能量,除了控制和積蓄能量,你還要穩住自己的思想,做到:
大多數人,都胡思亂想,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事實上,胡思亂想,會散發一種雜亂無章,互相沖突的頻率,這種頻率會讓個體的能量,迅速內耗。
舉個例子:
有一個下午,你閑著沒事,心情愉悅地喝下午茶,到了晚上,你的能量仍然是充沛的。因為你的思想,沒有胡思亂想,沒有過度消耗。
假如,有一個下午,你在上班時,家里突然打電話來,說出了點事,讓你盡快回家。那么,你的思想,因為擔心和焦慮,而變得負擔很重,一整天下來,你感覺心情低落,能量低潮。
這兩個案例,是比較突出的鮮明對比,讓你明白:
無論儒、釋、道,都強調一個共同點,就是“
慎獨、知止而定靜、無我、不生妄念……不管用什么方式表達,都是告訴我們一個觀點:
當你能
這就是《易經》的規律運用,看似高深,其實簡單,就是“情緒”和“思想”。反過來,看似簡單,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的,天底下又有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