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味靈丹妙藥全能補陽、熱力全開!瞬間驅散體內冰霜、為“肝脾腎”注入強大陽氣!
肝脾腎三陽是人體三種重要的陽氣,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腎主生化,陽氣充足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陽氣虛弱則會引發多種疾病。而中藥補陽可以通過溫補、補益、激活陽氣,調節身體平衡,改善相關癥狀,今天就替各位讀者分析一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肝主疏泄,……其華在頭上,其瀉在下焦。”這句話描繪了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而肝的“華”指的是肝陽氣的升發作用,主要表現在頭部,如頭發、眼睛等;肝的“瀉”指的是肝陽氣的降脫作用,主要表現在下焦,如排泄、月經等。在《黃帝內經》中,還有“肝藏血”的說法,肝主疏泄,主疏泄暢達,則氣行不滯,血不瘀,這說明陽氣在肝臟中能夠調暢氣機、保持血液通暢,此外,陽氣還有溫肝補肝的作用,能夠保護肝臟,提高肝臟的免疫力,使肝臟功能更加強大。由此可以看出,肝陽氣對于肝臟正常的疏泄功能至關重要,陽氣不足會導致肝寒不華、氣滯血瘀等病理變化。成分包括艾葉(炭)、香附(醋制)、吳茱萸(制)、肉桂、當歸、川芎、白芍(酒炒)、地黃、炙黃芪、續斷。這些配伍可以有助于改善肝陽虛引起的不適癥狀,比如宮寒不孕、月經不調、痛經、手腳發涼、怕冷、肚腹寒痛等癥狀,對婦科尤其明顯,可以刺激子宮收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痛經和不孕。艾附暖宮丸中的艾葉和吳茱萸,重點溫肝經、散肝寒,再加上香附、當歸、川芎等行氣活血,對改善肝陽虛、肝寒非常明顯。《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有“脾者土也,受氣于肺,化生水谷,別清濁而行津液”之說,這表明陽氣在脾臟中具有溫煦作用,能夠幫助脾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使身體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同時,陽氣還有升提作用,能夠升提脾陽,提升脾臟的功能和免疫力,因此對于脾臟的健康至關重要。《素問·金匱真言論》:“脾者,五臟六腑之大元也。其華在四肢,其瀉在口;受谷入津液,化而為血,布而為肉,通而為神。”這句話指出了脾的重要作用,它是五臟六腑之大元,脾陽氣的升發作用主要表現在四肢,如手足溫暖;而脾陽氣的降脫作用主要表現在口腔,如唾液分泌等,脾陽氣的充足,不僅是受谷入津液,并轉化為氣血的關鍵所在,也是維持肉體健康和精神活力的重要保障。附子理中丸是一種典型應對脾陽虛的中藥,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等,這些藥物的配伍可以補益脾胃、溫陽健脾、調和氣血的作用。附子、干姜是最主要的成分,它可以溫陽祛寒、驅寒散濕;黨參、白術、甘草等成分則可以補益脾胃、調和脾胃氣血提升免疫力,有助于改善脾陽虛引起的食欲不振和體虛乏力等問題。《難經·六節藏象論》中說“腎者,至陰也,以陽化之,其為物之根也”,這表明陽氣在腎臟中具有生發作用,能夠調節生殖和泌尿系統的功能,因此陽氣對于腎臟的健康也非常重要,此外,陽氣還有溫養作用,能夠保護腎臟,提高腎臟的免疫力,使腎臟功能更加強大。《素問·至真要大論》:“腎者,主水也,……其華在發,其瀉在陰;其志慕于冬,其音呻于上……”這句話表明了腎的重要作用是主水,腎陽氣的升發作用主要表現在頭發,如頭發黑亮;而腎陽氣的降脫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陰,如排泄。腎陽氣的充足不僅是腎主水的關鍵所在,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同時,腎陽氣的充盈與否也影響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健康,腎陽氣虛會出現身體疲乏、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等癥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