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宓世淳
編輯:李邦源
耿鑒庭治療鼻病湯劑十二法及簡方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究員耿鑒庭原籍江蘇揚州、祖?zhèn)髁罉I(yè)醫(yī),在其五十多年臨床實踐中,對婦科、外科、特別是耳鼻喉科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見解,對醫(yī)藥學(xué)史及文物考古有頗深造詣、又長于文史及目錄版本,???xùn)詁學(xué)。本人于1965年從師于耿老,現(xiàn)將耿老治療鼻病湯劑十二法及簡方介紹如下。
疏散利鼻法
主治:暴感風(fēng)寒,鼻塞流涕、涕多清稀,頭痛、嗅覺不靈,發(fā)熱惡寒,脈浮,苔白。檢查見鼻甲腫大,粘膜充血。
簡方:利鼻湯
蘇葉6g,桔梗10g,生姜6g,蔥白10g
02
清散暢鼻法
主治:感受風(fēng)熱,鼻氣不利,粘涕多,為黃涕,嗅覺不靈,發(fā)熱不惡寒,口渴頭痛身痛,脈浮數(shù),舌紅苔薄,檢查鼻腔粘膜呈急性炎癥狀。
簡方:暢鼻湯
薄荷3g,葛根10g,豆豉10g
蒼耳子3g,甘草6g,柳芽10g
蔓荊子10g
03
辛溫燠鼻法
主治:鼻患稍久,鼻塞不通,溫罨則稍通,多涕,頭痛在頰在額,在頂,在顳,痛多定時,嗅覺差,脈沉,苔白。此多為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
簡方:燠鼻湯
辛夷10g,細(xì)辛3g,檀香3g
藁本10g,白芷10g,川芎3g
鮮松針6g
04
排膿清竇法
主治:膿涕多,鼻塞,面頰隱痛,咽痛,咯粘痰,嗅覺差,呼之臭穢。此多為化膿性鼻竇炎
簡方:清竇湯
桔梗10g,黃芩10g,花粉10g
浙貝10g,重樓10g,銀花12g
蒼耳子6g,甘草6g
05
清氣肅鼻法
主治:患病日久,時好時差,夏秋尚好,冬春較重。鼻塞不通,或左右交替不通,頭昏頭暈,稍遇外感則重,多粘稠涕,嗅覺差,舌脈無特殊。檢查見鼻甲肥大,觸之蠕軟,點藥后收縮尚好。此多屬慢性單純性鼻炎,或兒童鼻炎。
簡方:肅鼻湯
絲瓜藤15g,荷蒂5枚,金蓮花6g
龍井茶3g
06
消腫闊鼻法
主治:鼻塞重,甚則用口呼吸,多粘痰,脈澀,舌暗苔白厚。檢查見鼻甲增大,粘膜肥厚,點藥難令其收縮,此多屬肥厚性鼻炎。
簡方:闊鼻湯
芙蓉葉10g,絲瓜葉15g,浙貝10g
馬勃3g,路路通6g,紅花6g
菖蒲6g,蒼耳子3g
07
滋陰潤鼻法
主治:鼻腔干痛,有時作癢,或有灼熱感,稍加刺激即可出血??诟上诧?,皮膚干燥。檢查見鼻中隔前下部、下鼻甲、中鼻道前端之粘膜表面干燥,甚則發(fā)亮,有小片薄痂附著,剝之則滲血。此癥屬慢性干燥性鼻炎。
簡方:潤鼻湯
天冬10g,麥冬10g,玉竹10g
黑芝麻15g,生地15g
08
御風(fēng)健鼻法
主治:每遇風(fēng)則噴嚏頻作,鼻腔內(nèi)癢,且流清水涕,或流淚。體質(zhì)虛弱,易患感冒,汗出,頭痛,脈弱,苔白。檢查鼻粘膜肥厚,呈蒼白色。此多屬過敏性鼻炎。
簡方:健鼻湯
蒼耳子6g,蟬衣6g,防風(fēng)6g
白蒺藜6g,肥玉竹6g,炙甘草3g
苡仁12g,百合12g,生黃芪15g
09
解毒拔疔法
主治:鼻腔膿腫,局部腫脹、疼痛,有灼熱感。檢查可見局部紅腫,成熟者可見膿頭。
簡方:鼻疔湯
鮮菊葉12g,蒼耳草10g,地丁6g
重樓6g,金蓮花6g,枯黃芩10g
甘草6g
10
瀉白靖鼻法
主治:鼻腔內(nèi)刺癢、疼痛,時有分泌物或血性物滲出。檢查見鼻前庭內(nèi)粘膜紅腫,有糜爛或皸裂,或有濕疹樣,或有膿痂,常致滲出。
簡方:靖鼻湯
桑白皮10g,地骨皮12g,馬尾連6g
甘草6g,金蓮花10g,菊花10g
黃芩10g
11
清火止衄法
主治:鼻衄色鮮紅,口燥咽干,便干脈滑數(shù),舌紅赤。
簡方:止衄湯
白茅根15g,黃芩10g,梔子炭10g
赤芍10g,大小薊各6g,荷葉炭10g
丹皮10g,生地20g
12
育陰治衄法
主治:鼻衄日久,間斷發(fā)生,頭暈?zāi)垦6Q,目昏心悸,體乏神倦,鼻、咽、口干,干咳,舌淡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
簡方:治衄湯
仙鶴草10g,血余炭10g,干地黃12g
南沙參6g,北沙參6g,白芍10g
當(dāng)歸頭10g,旱蓮草10g,藕節(jié)15g
耿老曾強調(diào),中醫(yī)治療鼻病亦應(yīng)確立整體觀念,透過望、聞、問、切,從全身考慮到局部,在辨病的前提下辨證,在辨證的基礎(chǔ)上治病,如果僅辨證而不辨病,或完全舍病而治證,都不太恰當(dāng)。
摘自《光明中醫(yī)》
199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