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L4神經已經從椎間孔出去了,所以壓迫的是L5神經根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因
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馬尾神經等所表現出的一種臨床綜合癥,是腰腿痛常見的病因之一。
腰椎間盤退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基礎。
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大量研究認為,椎間盤的退變過程可能與椎間盤組織的營養供應減少、椎間盤細胞的過度凋亡、基質酶活性改變、炎癥及細胞因子、生物力學改變、自身免疫等因素
誘因或促進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因素
年齡:以35-55歲最多見。
性別:男:女=4:1。
身高:若身高超過正常男、女的平均身高值,通常標準是:男性>1.8M,女性>1.7M.
家族史
種族
妊娠、哺乳期:是由于內分泌激素的影響,韌帶松弛、后縱韌帶張力減低,腰椎受力增大,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
吸煙
體力勞動
損傷
持續震動:拖拉機、坦克和司機經常在坐承受顛簸,此時腰椎負重大,腰椎間盤長期在震動影響之下,腰椎間盤內壓持續性增高。
產生腰腿痛的機制
長期以來,由于腰腿痛發生的機制不清楚,給治療帶來了很多困難。鄧相華、吳祖堯等認為腰腿痛的發生有3種學說:1、機械受壓學說2、化學性神經炎學說3、自身免疫學說。
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神經根的解剖學特點及其某些繼發性改變(如炎癥、壓迫、神經損傷、神經營養障礙等)可能是引起腰腿痛的關鍵因素。
神經根的繼發改變及其疼痛的關系
1神經受壓
一般認為,腰椎間盤突出或脫出的髓核突破后韌帶達椎管時,對神經根、馬尾神經、硬膜腹面產生壓迫,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經痛。但是,這一理論不能完全解釋臨床現象,例如,一部分患者影像學資料中發現椎間盤突出或脫出并壓迫神經根,但不一出現腰腿痛癥狀。
由此可見,神經壓迫并非是引起腰腿痛癥狀的唯一原因。
目前認為,神經根的壓迫機制主要有兩種:牽張機制和壓迫機制。
炎癥
正常的神經根受到機械壓迫后,僅引起麻木及感覺喪失及運動減弱,不引起疼痛。
大量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炎癥與疼痛密切關系相關。
椎間盤突出后炎癥致痛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神經根的機械性炎癥損害。神經根受壓后靜脈回流受阻,炎性水腫提高了疼痛的敏感性。椎管內脂肪組織、韌帶勞損變性肥厚,產生無菌性炎癥,均可釋放各種炎癥介質,刺激神經根產生炎癥并引起疼痛。
2、化學性刺激:椎間盤突出后髓核內的β-蛋白釋放,抗原暴露引起自發性免疫反應,3周后激發強烈的抗原抗體反應。
免疫反應
正常的軟骨板和纖維環內層是無血管和淋巴管的組織,髓核被封閉,與體內免疫系統無直接交通。當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時,髓核的某些成分進入體內成為抗原,引起抗體產生,在神經根局部引起抗原抗體反應,這已經被研究表明。
典型癥狀
一、腰背痛
腰背痛是早期癥狀,也是最常見的癥狀。
疼痛的部位主要是下腰部和腰骶部。疼痛的性質初為鈍痛,疼痛部位較深,定位不夠準確。活動加重,休息減輕,一般不影響工作、生活和學習。此時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壓迫了纖維環外層和后縱韌帶的竇椎神經。
什么時候伴隨下肢癥狀呢?
如果硬膜囊遭受了突出髓核的刺激、壓迫或牽張力的損傷,累及了神經的脊膜支,可突然發生腰背痛,但無腿痛。
只有突出的髓核刺激、壓迫或牽張力累及坐骨神經時,才出現腰背痛和根性下肢痛,此類患者多是纖維環突然全部或大部分破裂,髓核猛烈突出,故起病急,疼痛劇烈,持續時間長,平臥休息4-6周才能逐漸緩解。
下腰痛和根性分布的下肢痛,以及有肌力減弱、肌肉萎縮、感覺減退或喪失等神經體征,僅提示神經根有病理改變,但不能表示其病因,除腰椎間盤突出癥外,骨性卡壓或腫瘤等均可引起這些表現。
下列三點,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癥與上述癥狀、體征密切相關:1、下肢放射痛,因咳嗽、打噴嚏、大笑、用力排便時,因腹壓增加而加重。2、直腿抬高試驗小于50 °即出現陽性,交叉試驗陽性。若不能彎腰穿鞋,和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同等重要。3、50%病人有脊柱側凸,且側凸向左側(平常人喜歡右手用力有關)。彎腰時側凸消失。上述三點,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有很重要的價值
二、坐骨神經痛
由于9 5%左右的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4-5及腰5骶1間隙,故多伴有坐骨神經痛。
其表現是:由臀部、大腿后外側放射至小腿后外側、外踝、足背、足跟或足底。(病人說大腿后面的筋疼)
三、馬尾綜合癥
中央型的腰椎間盤突出可壓迫馬尾神經,出現大小便障礙,鞍區感覺異常。急性發病應作為急癥手術的指征。
體征
1、腰椎側凸
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畸形。
2、腰部活動受限
以前屈受限明顯,是由于前屈時進一步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受壓神經根的牽張。
3、壓痛及骶棘肌痙攣
大部分病人在病變間隙的棘突間有壓痛,按壓椎旁1cm處有沿坐骨神經的反射痛。
4、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
病人仰臥,伸膝關節,被動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經根有4mm的滑動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窩不適,本癥病人神經根受壓或粘連使滑動度減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內即可出現坐骨神經痛。
在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時,緩慢降低患肢高度,待反射痛消失,再被動背屈踝關節以牽拉以牽拉坐骨神經,如再出現放射痛,稱加強陽性。
5神經表現
①感覺異常:多數病人有感覺異常。
感覺區域分布
記憶加理解
下肢的運動神經
下肢每個關節由4個連續的神經節段支配,由髖到踝關節的神經支配L2-5支配髖關節,L3-S1支配膝關節,L4-S2支配踝關節。
髖關節的肌節
屈髖(主要是髂腰肌)是L2-3支配;伸髖(主要是臀大肌和腘繩肌)L4-5支配(L2-3也支配髖的內旋,L4-5支配髖的外旋)
膝關節的肌節
伸膝和膝腱(四頭肌)反射由L3-4支配;屈膝(主要是腘繩肌)是由L5-S1支配。
踝關節的肌節
踝關節的背屈是由L4-5(主要是脛前肌,伸趾和伸拇長肌)支配;跖屈是由S1-2(主要是腓腸肌)支配,還支配踝關節反射。
足的內翻(主要是脛前肌)是由L4支配;外翻是由L5-S1(腓骨肌)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