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寶寶熟睡的照片,照片中的孩子閉著眼睛睡著的樣子,嘴角邊卻掛著長長的口水,看了下配文:“哈哈,夢里這是滿漢全席的待遇呀,饞死我家寶寶了。”也是覺得不對勁,思考之后便看到了下方的留言:孩子這可能是積食了!沒過兩天就又從朋友圈看到寶寶在醫院的照片,孩子是積食造成的發燒在醫院打點滴呢,而積食大多是脾胃虛弱造成的。
很多家長都會問,脾胃虛弱是怎么引起積食的?
積食,其實就是指孩子吃進去的食物堆積在腸胃中,不能及時得到消化進行代謝作用,漸漸地引起胃脹胃痛等。胃在上面,脾在下面,脾胃虛弱影響寶寶對食物的接納與運化,減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時間長了就會造成積食。
《黃帝內經》說:“孩子脾胃嬌弱,形氣未充。”孩子年齡較小,體內的脾胃等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容易脾胃虛弱且不能清楚表達,做家長的需要根據寶寶的具體表現判斷孩子積食問題。
這些行為做家長的一定要了解,代表:孩子脾胃可能撐不住了
1、飯后喊胃痛
寶寶有時候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特別容易沒有節制,還吃的比較快。孩子安心坐下大口吃飯的情景,一般的家長看到還會感到非常欣慰,覺得這樣是好事,一邊會說慢點吃還有,一邊也不停的給孩子盛飯。
假如孩子吃完飯跟家長說肚子不舒服,家長都會認為是孩子吃多了,就會喂給寶寶消食藥,而有些時候反而會加重脾胃消化負擔,反而使孩子更痛。
2、睡著流口水
睡覺流口水是脾胃不好非常典型的表現了,中醫上有書記載:脾在液為涎,涎就是口水。寶寶出現積食的癥狀后,脾胃熱,一般口水在口腔中分泌過多,連續不斷,所以有些時候在睡覺時也會在止不住的往外流。有些孩子早上起床后還會嘴角還會有白色粉末狀物質,有的出現口角糜爛,這些都要引起家長們強烈注意。
3、吃了就想吐
有些寶寶胃口一直不好,家長是費勁心思想讓孩子多吃一口,往往效果并不好,更嚴重的孩子好不容易吃兩口還會吐出來。這樣的情形也是脾胃虛弱的常見表現,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調理脾胃。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為人體受納運輸五谷、食物,供養全身血液循環補充營養物質等功能。
從業50年兒科醫生:喝水加一物,孩子數月積食“溜得快”,個子高
要想根調積食、脾胃,不要著急對孩子使用大量的藥物,對孩子脾胃造成更嚴重的負擔及副作用刺激。中醫講究藥食同源,猴菇鋅棘等食療,就是專門對調節寶寶脾胃而生,多以柳果、猴頭菇、雞內金等為主,采用的十幾種安全無刺激的食藥材,適合孩子嬌嫩的脾胃。
猴菇鋅棘以雞內金、(柳果)沙棘、猴頭菇、山藥、山楂、麥芽、金銀花等為主要成分,幫助寶寶消化吸收,養脾健胃。(柳果)沙棘、橘皮行氣消食,解決小孩子脾胃不振與積食的問題,金銀花清熱解毒,協助增強寶寶脾胃功能,消除積食引起的脾胃發熱癥狀。現在很多醫生也在給孩子建議日常喝些猴菇鋅棘,養護脾胃,避免積食,減少生病。
脾胃一般泛指消化系統,脾作為食物運作的主要部位,寶寶也有賴于脾胃正常運行才能保障體內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保障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所需要的能量;脾胃不佳影響氣血,營養不足影響健康,因此,日常中家長們要注意飲食,保護好孩子脾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