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已經大結局了,不知道大家看了嗎?
看這個劇真的是一個挑戰,因為你的情緒起伏會特別大:
時而憤怒——明玉的那些糟心家人實在太可恨;
時而疑惑——為什么明玉要經歷這些事,她做錯了什么;
時而安慰——明玉沒有自我放逐,而是努力打拼自己的事業!
我們替明玉覺得委屈,生長在這樣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她就是個透明人,媽媽偏心而強勢,爸爸懦弱且無能,而她在這個家感受不到一絲絲溫暖,是家里最大的炮灰……
也許我們的家庭并不像蘇家那么荒唐,也許我們也沒有像明玉一樣的慘痛過往,但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創傷的印記。
每一個家庭都是不完美的,而這些不完美都會在我們的生命里留下印記。
就比如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說:
“你們以為我很獨立,但你們不知道我真的很希望找個人靠一靠,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爸媽逼著單獨一個人睡,他們從來不哄我,我做任何事都是自己嘗試,哪怕受傷了,也是自己獨自舔傷口……”
這種被迫的獨立背后所隱藏的其實是安全感的缺失。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父母常說:
“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怎么能讓我失望。”
“我花了這么多錢才讓你上的學,你不好好努力怎么對得起我。”
“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你竟然……”
這種“愧疚誘導策略”很容易造成孩子內在的自卑、羞恥、焦慮,并且會讓孩子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
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父母每次都認為“我是為了你好”,但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為你好,不是孩子想要的……
心理學家認為:
在感到安全時,內在小孩是不會出來的。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接管”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焦慮、崩潰、退行、糾結、抗爭。
你的內在小孩有多需要療愈?
在-10分至0分之間打分, 完全認同打-10分,完全不認同0分。
最后將分數相加,負向分數越高,說明你的“內在小孩”越是需要你的關愛、陪伴和療愈。
1:我很容易去討好別人
2:當我為自己爭取權益時,會感到不安,常選擇委屈自己
3 : 我做事嚴謹,凡事要求完美
4 : 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5 : 我有飲食困擾的問題,如暴食或厭食
6 : 我有睡眠失常的問題
7 : 我很怕單獨一個人
8 : 我發現自己常在做別人期待我去做的事
9 : 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還來得容易些
10 : 我很好強,討厭輸的感覺
11 : 我常覺得自己沒有被公平對待
12 : 我從來不對別人顯露出我真正的情緒
13 : 在與人交涉時,我常常不是完全放棄,就是堅持己見
14 : 我常有莫名的負向情緒突然出現,如恐懼、憤怒、憂郁等
15 : 我的情緒起伏很大,有時像飛入天堂,有時又像掉入地獄
16 : 我會用酒、性或不斷工作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些
17 : 在親密關系中,即使知道對方不適合我,我也離不開他/她
18 : 我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活得不快樂
孩子是沒有勇氣和智慧來面對他所遭受的傷害的,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有足夠的成熟度,就像安撫、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都有機會,像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
家你沒辦法選擇,但是人生你是有決定的權利的。
檸檬希望你可以直面過去家庭的創傷,擁抱過去的自己,同時與過去劃清界限:“你不必為你父母的錯誤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