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腦卒中患者1300萬左右,每年新發270萬左右,總體上腦卒中發病率每年增加 6. 5%,每年死于腦血管病的患者約 130 萬,每 12 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每 21 秒就有人死于腦卒中,腦卒中是中國居民第一位死因。腦卒中給中國造成的經濟負擔每年高達 400 億元,且呈上升趨勢。其實,如果預防得當,80%的腦卒中可以避免。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很高比例的腦卒中是由頸動脈斑塊引起。病理學研究證實,頸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破裂引發的血栓栓塞,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元兇”。
因此,對頸動脈易損斑塊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防治腦卒中的關鍵。
早前,我們習慣把血管狹窄程度作為評判頸動脈斑塊穩定性主要指標,但隨著科技進步及大量臨床病理研究發現:血管由于正性重構的原因,狹窄程度并不能準確反映斑塊的危險性,反映斑塊易損性的指標應是斑塊自身的生物學穩定性,如斑塊內出血、纖維膜破裂、大脂質核薄纖維帽、炎癥等。而這些信息無法通過單純測量管腔狹窄程度來獲得,因此有必要應用最新影像學手段對動脈管壁動脈硬化斑塊進行直接分析。
MRI-PlaqueView是全球唯一獲得美國FDA及中國CFDA核準的臨床用血管斑塊分析系統。基于MRI數據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成分及結構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用于細致鑒別斑塊類型,準確評估卒中風險。它是基于美國華盛頓大學血管影像實驗室(VIL)所研發的CASCADE(包括MEPPS/QVAS)影像分析軟件的商業化版本。其核心算法的準確性、可重復性以及有效性已經在臨床和學術界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全球唯一獲得美國FDA及中國CFDA核準的臨床用血管斑塊分析系統
MRI-PlaqueView除了可以定量測量血管管壁結構,來反映斑塊導致的頸動脈重構及狹窄情況。還可以定量分析斑塊內各種成分(纖維帽,出血,脂質核,鈣化,疏松基質等)及構成特征,來評判斑塊類型及其穩定性。并將分析數據以直觀的3D及圖文報告的形式展現在報告中,協助臨床醫生準確評估患者卒中風險,并根據個體化斑塊分析結果選擇最佳的防治方案,并且可以進一步達到監測療效和評價預后的目的。
MRI-PlaqueView報告模板
綜上,血管動脈硬化斑塊有不同類型,這取決于斑塊的組成成分及結構特征。而不同類型的斑塊所對應的高危程度不同,不同類型的斑塊應該選擇的治療方法不同。MRI-PlaqueView通過精準分析頸動脈斑塊是不是高危、什么類型的高危、高危到什么程度,協助臨床進一步判斷需不需要治療,需要什么樣的治療,治療效果如何,從而對我們的腦卒中的一二級預防和精準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依據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