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700萬人。那么心腦血管疾病病發有什么特點呢?
一、心腦血管疾病的定義
心腦血管疾病就是營養心臟和腦的血管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冠心病可分為:隱形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腦血管病:腦血栓(腦血栓、腦梗塞、腔梗)和腦出血。
二、心腦血管病發病特點
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特點有“四高”和“三低”“四高”: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
發病率高:我國目前有高脂血癥者近2億,高血壓患者1.8億,冠心病患者1000萬人。90%的老年人有動脈硬化。
致殘率高:根據臨床統計,一旦得了中風或心梗,高達75%的人留下不同程度地后遺癥,其中40%的人生活不能自理。
死亡率高:我國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個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50%。
復發率高:心腦血管疾病1年內有一半以上病人將再次復發,3/4的病人在5年內復發,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三低”:“低知曉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
低知曉率:對我國中老年人群的調查顯示,高血壓的知曉率不足40%。
低控制率:很多中老年朋友很注意去醫院體檢,也指導自己血壓、血脂不正常,但是因為沒有癥狀而不去干預和治療,或者在治療過程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使一些小病逐漸演變成大病。在我國,高血壓的控制率不足30%。
低治療達標率:這個低在“三低”中是最可惜的,因為患者也進行治療了,但是由于用藥不規范、隨意停藥,沒有達到對疾病的有效控制。還以高血壓為例,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達標率不足10%。
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和發病機理
(1)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不良飲食習慣、吸煙酗酒、精神壓力、肥胖、運動量少、微量元素缺乏(硒、鉻)。(2)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理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他是一個慢性進行性疾病,需要經歷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他發生于青少年,發展與青中年,發病于中老年。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原因
血脂異常是指由于機體脂肪代謝異常,表現為血液中一種或幾種脂質水平升高或下降。臨床化驗血脂一般包有四項,包括: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項當中只有一項異常就成為血脂異常。
血脂的評價標準:不同的人血脂有不同的標準,化驗單的標準值是針對正常人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血脂一定要控制到理想水平。血管內皮損傷
各種致病因素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內皮變得粗糙不平,血脂就容易從破損處沉積到血管內皮下,繼而發生復雜的病理過程,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四、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
(1)冠心病的早期癥狀
在勞累、情緒變化、包殘疾寒冷時出現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律失常;睡眠中突然憋醒,伴心慌,需坐起來才能緩解;有的人長期出現陣發性左肩部疼痛,經制不愈。很多人把她誤認為是肩周炎,但是肩周炎是持續性疼痛伴有抬胳膊受限,冠心病史陣發性疼痛,嚴重時向左手小指和無名指放射。
早期信號得不到重視就會出現心絞痛:突然發生心前區疼痛;疼痛時間一般為3-5分鐘,很少超過20分鐘;服用硝酸甘油有效。若劇烈疼痛超過20分鐘伴大汗淋漓,就是發生了心梗。(2)腦血管病的癥狀
腦血管病的早期表現是腦動脈硬化,經常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減少或嗜睡;或肢體麻木、乏力;腦鳴、耳鳴;瞼黃瘤,老年斑,老年環。
病情進一步進展。就會出現中風先兆在3個月之內出現腦中風的占50%。嚴重者出現嗜睡、昏迷,甚至因為中風奪取了寶貴的生命。
“維護心腦健康的10大功效食品”
真菌類中的“蘑菇”被列為“10大功效食品”的榜首,其余9種依次是糧谷類中的“燕麥”(又名“莜麥”)、水產品中的“海魚”、百合科中的“洋蔥”、豆類植物中的“黃豆”、食用油類中的“橄欖油(茶油)”、酒類飲料中的“葡萄酒”、蔬菜類中的“番茄”和“胡蘿卜”、山貨食品中的“山楂”。
心腦血管疾病病發有什么特點?大家在看了以上專家的介紹之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編建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可以每個星期吃幾次蘋果,這樣患上心腦序貫疾病的幾率就會小很多。相關文章鏈接:心腦血管疾病不宜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