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的路上一路閑聊,不知道孩子問了個什么東西,我順口就用一句廣東話回了他。結果孩子說:喲,不錯啊,見過世面的就是不一樣,我問什么都知道。但很多媽媽都不是這樣的,像我們班同學的媽媽就什么都不知道。我: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我就是因為知道的東西太少太少了,所以我更要努力學習。你們同學的媽媽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同學和他們的媽媽沒有像我們這樣什么都聊。孩子:很多同學都不會問他媽媽問題,認為媽媽什么都不知道,他們的媽媽呢不懂又不去學。我:確實是這樣,無論多大年齡,都得學習啊!
每次這樣的對話孩子都會透露出父母學習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學習,很難達到良好的親子溝通效果,我們不單是給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精神食糧。父母為什么要成長自己,梁老師分享的這段話給了最好的總結:“教育,應該給人類幸福和希望。我們現在的孩子普遍覺得,教育沒有給他們幸福感,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我們用心良苦,孩子卻不領情。因為我們沒有體會到孩子的需要。孩子要玩,要快樂,要美,然后,在快樂中把孩子引領上更高的精神領域,用孩子需要的形式去愛孩子,而不是用我們自己覺得好的形式去愛孩子,這是智慧和大愛的體現。
作為父母,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就是成長自己。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最幸福的自己,才能成為最美好的爸爸或媽媽,我們的孩子,才能因我們的成長,而獲得能量。
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及社會教育永遠也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