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慢車逛九州
(還在日本九州運營的蒸汽機車)
(外觀與新干線相似,但速度卻要慢許多的快速列車)
(賣火車票的商廈里也有賣便當的商店,以供旅客上車后享用,一盒便當相當人民幣25元.)
當我們被轟地一聲推入高鐵時代,在物理空間中穿行時贏得了時間,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許多難以言說的東西,比如必須放慢速度才能看清的人與景物,比如一種閑適優雅的心情,再比如一場不期而至卻可能改變人生的邂逅。再從我們的個人經驗上說,路基上泛著銀光的鐵軌,在曠遠的汽笛聲中,從童年出發,通向未知的遠方。今天,當我們自以為歷經滄桑,在某個下午呆若木雞的凝視時,逆光中的鐵軌再次刻蝕我們的記憶背景,使日漸麻木遲鈍的都市人至少在這一瞬間回歸柔軟與敏感。此時此刻,我們突然涌上一個念頭:與知心好友相約,挑一個氣候怡人的假日,再去坐一趟哐啷朗哐啷的慢車,尋找遺失的歲月紅葉……
初冬,我與國斌兄等幾位朋友一起去日本九州旅行,為的就是重新體驗一下在車廂里搖晃的感覺。從上海坐飛機抵達福岡才一個多小時,然后在地鐵博多站的JR九州大廈購買了為期三天的鐵道通票,可以隨心所欲地穿行在北九州的主要城市與旅游景點,感覺不要太爽噢!
JR九州是一家享受政府補貼的私營企業,但我看要贏利還是相當難的。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有500多輛列車在運營,除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公訪日時坐過并大發感慨的新干線,還有各種車型與車速的列車,為便于指認,這些列車都有專用名稱,比如“音速”、“指宿玉手箱”、“海幸之幸”、“阿蘇男孩”等。列車外觀與顏色也極具個性,既有外形很酷的子彈頭,又有蒸汽機時代的“老爺車”,有的還配有酒吧、爵士樂以及杉木內飾,專門穿行在森林或海岸線旁。保留老爺車并讓它們繼續發揮“余熱”,說明JR九州尊重傳統與國民情懷,也體現了后工業時代歸真返樸、物盡其用的理念。
我們在這幾天里坐過白色的子彈頭高速列車,也坐過彩色涂裝的“豪斯登堡”號快速列車,但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天乘坐從由布院到褔岡博多站的“由布院之森”號。這輛列車時速才60多公里,從外觀上看,有點像在中國鐵路線上已經消失的綠皮火車,但旅客可以從容欣賞沿途的森林美景,所以還是很受歡迎。
由布院車站本身也亮點多多,它由日本著名建筑師磯崎新設計,靈感來自車站外的一座意大利教堂,整個車站由黑灰色木板構成,體現了簡約而輕靈的新古典主義格調。并不寬敞的候車室只能坐二三十人,但墻面上還是張掛著一位青年畫家的十余幅水粉畫。據說類似的展覽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但形式與主題必須由車站設計師決定,以保持與建筑風格的一致性。與由布院這座小城市的所有建筑一樣,車站屋頂也沒有突破13米的限高線。
候車室的另一亮點是站臺上有一個涼棚,周圍是一排柵格式木凳,石砌池子引入了溫泉,花100日元就可以在此一邊泡腳一邊等車,以消除旅途疲勞。我們也在這里泡了半小時,直到列車進站才戀戀不舍地起身。
進入一塵不染的車廂后發現整輛列車只有四節車廂,其中一節不設乘客席,只在“寬銀幕”車窗前用原木特制了一排觀光席,專供乘客喝喝咖啡聊聊天,順便東張西望。列車開動了,美女乘務員就拿著鐵路制服和帽子逐個征詢乘客的意愿,如果你想扮一回鐵路司乘人員拍照留念,她還會遞上一張繪有列車及日期的牌子,讓你擱在胸前,再幫你按下照相機快門。不少日本乘客很樂意留影紀念,同時也等于給JR九州做了一回形象代言。
(到站了,旅客上下有序,并不擁擠)
(在由布院之森號上供應的便當,味道相當不錯)
在日本,火車便當也是為人贊不絕口的,許多人居然會為了吃一份便當而選乘火車。JR九州觀光列車對便當的準備更加精心,每份便當的設計既符合營養標準,又盡可能選用沿途所產的各種農產品,將“逢熟吃熟”發展到“逢鄉吃鄉”。我們在車上也美美地享用了一次便當,味道確實不錯。據乘務員說,每逢節假日還會推出節令便當,有些木質便當盒因為做得精致而充滿情趣,客人吃完后舍不得扔掉,帶回存放文具和名片。
這趟車時速也不高,途經小站大多會停,而站臺上總能看到準時出現的站長,當我們的列車啟動后,他就以45度鞠躬為我們送行。有一次我們這列車在經過某小站時放慢了車速,但并不停靠,而另一輛列車正停在站臺邊準備發車,乘務員就親切提示全體乘客向那輛列車揮手致意,乘客居然很聽話,齊刷刷地揮動右手并大聲歡呼,對方乘客也熱烈回應。這一幕似乎“很傻很天真”吧,但確實小小地感動了我,我想這一切都不可能是在演戲吧。
綠皮火車上的所見始終回蕩著底層社會的暖意,顛覆了我對中國綠皮火車的印象。我也相信,這彬彬有禮的細節,都曾在我們這個所謂的禮儀之邦發生過。我甚至想,我們的綠皮火車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但滬杭線上曾經風光一時的雙層列車,為何不能做成適合慢生活的觀光專列,也能提供美味的快餐、也有和藹可親的乘務員和恭謙的站長、也有列車交會時的揮手與歡呼呢?
(兩輛不同速度的列車停在站臺上,準備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