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學生活·阿嵐
唯有醒悟,方能成全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一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生在世,有些人總在追求完美。可回首往事,或多或少,總有遺憾。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人到中年才醒悟,與其苛求自己,不如放下心里的欲望與執(zhí)念,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生活才會輕松自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有舍才有得。
學會適時放棄,也許會收獲意外驚喜。
中國香蕉大王盧義貞,出生在廣西的一個貧窮農村。他在17歲初中畢業(yè)后,就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打拼,承包了一大片土地來種植香蕉。
剛開始,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香蕉種植戶。但幾年之后,他卻躋身一變,成了本地,甚至是本市最大的香蕉種植戶了。
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種植、澆灌,只有他的香蕉量多價又高。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來,他并沒有走傳統(tǒng)農戶的老路,而是選擇給香蕉“做減法”。
一般來說,一串成熟的香蕉產量在11—12只左右,而盧義貞會在香蕉掛果的時候,割掉3—4只,保證每串只有品質最佳的七八只留下。
當別家農戶的香蕉還沒成熟時,盧義貞家的香蕉,已經到了可以收獲的階段了。
更加出乎意外的是,每串上的香蕉相比割之前的,重量幾乎是一樣的。而品質卻上升了好幾個檔次,只只香甜飽滿,碩大誘人。
于是,他的“早產香蕉”不費吹灰之力,迅速就占領了市場,賺取了不少利潤。
盧義貞用刀割掉舍棄的那幾只香蕉,看似是減產了,但其實給了剩下的香蕉一個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從而使得產量和品質都有了質的提升。
舍得舍得,只有先學會“舍棄”,才能有“得到”。
每一次心甘情愿舍棄的東西,都會在未來,以另一種形式回饋于你。
敢于取舍,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獲。
佛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人這一生,的確少不了聰明,但更少不了糊涂。
難得糊涂,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民間流傳過一個老漆匠與朱元璋的故事。
一天,朱元璋去參觀一所即將要竣工的宮殿。他讓侍衛(wèi)守在門外等候,獨自一人走了進去。
朱元璋看著金碧輝煌的大殿,不禁洋洋得意起來,感慨道:“我以前只是想做個強盜而已,沒成想現在居然坐上了這個九五至尊的皇位,真是不可思議啊!”
然而,他的目光突然一瞥,發(fā)現暗處的梁上,有個漆匠正在涂漆。
他的內心頓時慌亂了起來,心想:“我以前的土匪身份要是被他傳出去,那豈不是要被百姓笑話。”
于是,朱元璋當機立斷,對著老漆匠大喊道:“你,下來!”可連喊幾聲都沒得到回應。
朱元璋決定派門外的侍衛(wèi)爬上梁去喊。老漆匠下來后,驚慌失措地跪在了朱元璋面前認罪:“草民耳朵聾了,故而沒聽見圣上的金言,望圣上恕罪。”
朱元璋聽完后,心想:既然是個聾子,那肯定沒聽見我之前的這些話。于是,他便叫老漆匠退了出去。
老漆匠走出宮殿后,長舒一口氣。其實,剛才朱元璋所說的話,他每一句都聽清楚了。可他也明白,自己要是不裝聾,今天性命一定不保。
清朝名士鄭板橋曾言:“聰明難,糊涂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
世間聰明人千千萬萬,可聰明的糊涂人,卻寥寥無幾。
一個難得糊涂的人,其實,是世間最清醒之人。
孔子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做人要學會沉默,懂得看破不說破,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挪威有一則感動上億網民的公益廣告,叫做《小男孩的午餐盒》。
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下課進行午餐的期間,所有的孩子們,都開心地拿出準備好的飯盒,準備吃飯。
只有一個小男孩,慢慢從桌子里拿出自己的飯盒,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因為他家貧窮,他的飯盒里空空如也,沒有任何的食物。但他又怕別人嘲笑,所以他帶了空飯盒,來維持自己僅剩的尊嚴。
當同學們吃得正香時,小男孩舉手想要去廁所,他想用這種方式,來逃避這尷尬的場面。
他在走廊里無所事事地走著,去廁所喝了幾口水來充饑。當他估摸著同學們已經吃完午餐時,他再次回到了教室。
正當他準備把飯盒放進書包時,他發(fā)現飯盒變得沉甸甸的,于是他掀開蓋子,發(fā)現里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面包、葡萄、胡蘿卜、午餐肉......
原來,在他出門的時候,同學們都從自己的飯盒里拿出一部分,悄悄地放進了他的飯盒里。
其實,老師和同學們都知道小男孩的家境不好,卻都沒有直接說破,而是默默用這種方式來幫助他,借此來維護他的面子。
《荀子·非十二子》中寫有一句話:“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說話恰當是智慧,但在不該說話的時候,選擇沉默,也是一種修養(yǎng)和智慧的表現。
不動聲色地成全別人,才是真正的善良。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
面對紛擾繁雜的世界,與其計較利益得失,不如索性看淡一點,保持一顆平常心。
聽說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次,一個外賣小哥,正騎著電瓶車馬不停蹄地送外賣。為了多賺點錢,他必須爭分奪秒。
然而在一個拐彎路口,突然出現了一輛極速行駛的摩托車,他沒來得及反應,就撞了上去。
很不幸,外賣小哥車子上的一大箱啤酒,都摔在了地上,絕大部分都已經碎了。
很多人都以為,接下來會出現他們相互謾罵的一幕。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外賣小哥和騎摩托車的大爺,一句爭執(zhí)的話語也沒有。他們默默地蹲在了路邊,撿起了還有酒的酒瓶子,開始喝了起來,甚至還舉手干杯。
對于已經發(fā)生的悲劇,他們知道,吵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倒不如看開一點,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喝一杯,聊一聊。
佛曰:“心累只因太過看重,學會看淡一切,心才能解脫。”
在生活中,人之所以感到心累,就是因為把一切都看得太重了。
人生中總有坎坷與羈絆,學會凡事看淡,那些糾結與煩惱就會化作煙消云散。
要知道,世上本無事,一切都是庸人自擾之。
白落梅說過:“人生一局棋,關于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
人到中年,看透世間事,方為明白人。
適時舍棄,懂得選擇,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獲。
難得糊涂,適當裝傻,方顯頂級智慧。
學會沉默,看破不說破,是最高級的善良。
凡事看開,灑脫自如,生活就簡單多了。
人的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醒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