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阿娥婆婆是位肺癌第四期的癌癥患者,之前曾經接受過「艾瑞莎」的標靶藥物治療,一直都有定期服藥,狀況還算穩定。
最近幾個禮拜,阿娥婆婆總發現自己的下背部愈來愈痛,有時候睡覺睡到半夜,還會痛得醒過來。
「大部分是悶悶的痛,偶爾會抽痛,晚上比白天要痛,躺著休息的時候,好像背會比較舒服一點,但一換姿勢就特別疼。」
醫生聽聞阿娥婆婆的疼痛描述,很快就幫婆婆安排了「核子醫學全身骨掃描」。
做完檢查,骨頭掃描的影像在螢幕顯示,在腰椎第三節跟第四節的左側,有二個明顯的黑點。壓迫到神經導致疼痛。接著進一步做了核磁共振檢查,骨轉移。
骨轉移是晚期癌癥患者常需面對的一個問題,雖然骨轉移本身很少會致命,但伴隨骨轉移而來的疼痛,壓迫性骨折,高血鈣癥等,都會明顯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及行動能力。
當行動能力受到影響,患者的體力就會變差,甚至長期臥床、無法行走,也讓后續的治療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若能對骨轉移給予適當的處理,便能減少相關的并發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骨轉移應該了解的問題。
到底什么是骨轉移?
癌細胞在進到疾病晚期時,細胞內的基因會發生許多突變,突變之后,有些癌細胞會從原來所在的位置,「移民」到身體內各處的骨骼,進而在骨骼內長成另一個腫瘤,并破壞骨骼的狀況,我們把它稱之為「骨轉移」。
骨頭是癌癥遠端轉移「第三」常見的位置,前兩名分別是肺以及肝臟。所有的癌癥都可能發生骨轉移,但乳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的骨轉移,大約占所有骨轉移患者的70-80%。
為什么會發生骨轉移?
血流豐富
癌細胞的轉移,常常發生在「血流豐富而緩慢」的地方,例如腦部、肺部、肝臟及骨骼。
而骨骼內部的骨髓負責身體內的造血功能,特別是「紅骨髓」,因此骨頭內部的血流量是非常驚人的。
癌細胞喜歡「骨頭」
當癌細胞隨著血液流經骨髓內時,便可能趁機「附著」在骨髓內,并停留在骨頭中。
惡性循環
骨骼內部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當腫瘤活化蝕骨細胞,把骨頭分解之后,會使這些原本存在骨骼內的生長因子活化,進一步讓腫瘤長得更大,破壞骨骼。
哪些腫瘤容易發生骨轉移?
乳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肺癌及腎細胞癌,這幾種癌癥的患者轉移到骨頭的機率較高。
頭頸癌,以及腸胃道的惡性腫瘤,例如胃癌、大腸癌、直腸癌等,相對比較少發生骨轉移的狀況。
通常,若是發生骨轉移或是其他遠端轉移,表示腫瘤細胞已經沿著血液途徑向外擴散。
為什么骨轉移會把骨頭「吃掉」?
其實,真正把骨骼侵蝕掉的,常常并不是癌細胞本身。在人體的骨骼里,有兩種特殊的細胞:一種叫蝕骨細胞,而另一種叫成骨細胞。
從細胞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功能,蝕骨細胞的功能是「分解骨質」,而成骨細胞的功能則是「形成骨質」。在正常人的骨頭里,這兩種細胞的活性處于平衡狀態。
但當腫瘤「移民」到骨頭時,它會去當蝕骨細胞的'啦啦隊',造成平衡被破壞,蝕骨細胞的活性變強,而成骨細胞的活性相對變弱,骨頭就越變越少。
而腫瘤生長時,也會破壞骨骼的結構,因而使正常的骨質變少,造成骨頭被侵蝕的后果。
骨轉移時,會出現什么癥狀?
1.局部疼痛
骨轉移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轉移部位」附近的疼痛,以及腫瘤壓迫或侵犯神經,所造成的疼痛、酸麻,或是肢體無力。
比如當脊椎骨塌陷,從兩節脊椎中間通過的神經受到壓迫,也會造成疼痛,并且可能因為活動而加劇,晚上會痛得比白天還厲害。
若是骨骼的結構完整性已被骨轉移破壞,則必須靠外科手術將被破壞的結構復位,才能比較有效的解除疼痛。
因此,除了放射治療之外,骨轉移的處理也非常需要骨科以及神經外科醫師的專業,才能做較妥善的處理。
2.脊髓壓迫或神經壓迫
脊髓神經一直從小腦往下延伸到腰部,脊椎骨里面有無數的神經細胞。
若是脊椎骨的骨轉移往后生長侵犯,進一步壓迫到脊髓神經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肢體無力,或是癱瘓、感覺異常、麻木、大小便功能異常或失禁等癥狀,便可能需要緊急施行手術。
3.影響骨髓造血功能
由于腫瘤占據了部分骨髓的空間,當骨轉移的數目較多時,特別是骨轉移位于腰椎或骨盆時,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造血功能,因而產生貧血、白血球低下,或血小板不足的狀況。
4.高血鈣癥
某些腫瘤會使骨質的分解明顯增加,釋放出鈣離子,進入血液中。
高血鈣時,可能發生的癥狀有:疲倦、頭痛、無力、意識障礙、心律不整、惡心、嘔吐、便秘、腹痛、多尿、口渴、脫水等。
但高血鈣的癥狀通常不太明顯,且跟癌癥患者的不適相當類似,因此較難分辨。可以透過抽血檢查血液中的鈣離子得知。
骨轉移還有什么治療方式,對患者有什么幫助?
01
藥物緩解
止痛藥
疼痛的部分,除了使用放射治療處理之外,還可以加上藥物來處理患者的疼痛。
一開始會使用一般常見的口服止痛消炎藥,疼痛強度若是再增加,醫師會再把弱效的嗎啡類藥物,更換成強效的嗎啡類藥物,或是疼痛貼片。
類固醇
類固醇有消腫、止吐及減輕發炎的效用。
雙磷酸鹽類藥物
藥物在靜脈注射之后,約有50-75%會附著到骨骼的表面。對「蝕骨細胞」來說,雙磷酸鹽類藥物就像是致命的鴆酒,因此蝕骨細胞便會死亡、分解。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蝕骨細胞對骨骼的破壞。
2
手術治療
當患者的腫瘤造成脊椎結構不穩定、壓迫脊髓神經,或是負重骨骼(如脊椎或下肢骨)受損較厲害,已經(或即將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需要手術協助復位(或預防)時,便可以考慮施行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可以比較快速的減輕疼痛,對壓迫癥狀的解除較為即時、迅速,也能加速病人的復健。
一般在手術治療后,還會再對手術部位追加放射治療。
03
全身性的抗癌治療
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若對腫瘤有效,也能達到止痛的效果。但全身性抗癌治療疼痛減緩的速度,通常會比較慢。
骨轉移的放射治療,主要有三個治療目的:
1. 減輕疼痛
2.維持患者的運動功能及自主行動
3.減少骨折或壓迫神經造成的后續并發癥
在任何一個癌癥病患身上,如果有「新發生」的疼痛,或是「持續」并「增強」的疼痛,都要有高度的警覺心。隨著更多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綜合治療將會給骨轉移瘤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好的生存質量。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及wiki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