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1
瞧瞧你這樣,以后肯定會被人打死才后悔!
每次去親戚那,就會聽到親戚大罵她讀中學的兒子,說他不務(wù)正業(yè),總是在外邊混。
有一次我問那個孩子,“為什么你媽經(jīng)常這樣罵你,就不能聽話一點嗎!”
他說,“因為他們說的話,讓我覺得難受,罵我,我反而覺得好受些。他們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而且總是一種不可置疑地態(tài)度。”
“而且就算錯了也不會承認,也不會道歉。最主要的是,我不想說,因為不管我怎么做,他們都不會滿意,還總是被罵!”
不得不說,他的叛逆的確讓父母不省心。
可父母的語言暴力,又何嘗讓他好受呢?
2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那便是語言暴力,這種暴力比起外表的傷痕來說更為嚴重和可怕。
很多人,就是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中,毀了自己的一生!
“我遇到了一個渣男,他在我懷寶寶的時候就跟一個女人好上了。后來跟我保證說不再來往,我也原諒了他。可后來我知道他們還是偷偷聯(lián)系。我就是下不了決心,找了很多借口來安慰自己。最后我咨詢了心理醫(yī)生,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我自己特別害怕被遺棄!那種感覺非常可怕,非常無助。”一個讀者朋友曾留言說。
她說自己小的時候,有一次因為跟鄰居小孩打架。
結(jié)果那個孩子的媽媽來告狀。
媽媽二話沒說就打了她幾下,其實挨打是很正常的,沒有什么可怕的。
可怕的是媽媽說的話,“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一個女孩子,還總是惹事,將來誰會娶你?”
有時候,父母吵架,媽媽又拿她出氣。
“就是因為生了你,如果你是一個兒子,我在這個家就不要受這份氣了。”
還有一次,跟媽媽去一個親戚家做客。
最后媽媽一個人因為事情走了,沒有跟她說。
她一個人哭著回家找媽媽。
到了村口時,天已經(jīng)全黑了。
她那次嚇壞了。
感覺自己好像被遺棄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幸好親戚打了一個電話,才讓爸爸出門尋她回去。
自從那一次之后,她生怕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那該怎么辦。
當家里多了一個弟弟時,她對弟弟沒有一絲的好感。
每次她都背著媽媽悄悄地掐弟弟。
其實她也不想這樣做,可就是控制不住。
就是因為父母的話,讓她有一種“被拋棄”的心理陰影,
折磨她至今。
我們知道父母肯定不會拋棄孩子的,往往是想通過威脅孩子來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
這是很多父母慣用的把戲,嚇得孩子服服帖帖的就爽。
因為孩子常常無法區(qū)分家長的表面行為與內(nèi)在動機,非常容易把爸爸媽媽的話,當成是真的。
3
有一次,在早餐店碰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吃早餐。
孩子背著小書包,看樣子是要去上幼兒園。
媽媽邊吃邊跟孩子說:“去幼兒園比家里要好玩啊!這么多玩具,還有這么多的小朋友”。
“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上班。”
“不行,媽媽沒時間帶你。”
孩子不吭聲了。
過了一會,孩子就不吃了。
看上去只吃了一點點。
“快點吃完,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媽媽大聲跟他說。
孩子一愣,又開始吃。
他也許以為自己吃完就不需要去幼兒園的。
可吃完了,媽媽還是拿著他的手說,“去幼兒園比家里要好玩啊!這么多玩具,還有這么多的小朋友”。
但孩子卻滿臉的不樂意。
假如我是這個孩子,我也不會樂意。
因為媽媽希望我去幼兒園的時候,就說幼兒園好。
而我不聽話的時候,又拿我害怕的事——去幼兒園,來嚇唬我,希望我能聽話。
那媽媽的話,我到底能不能相信?
我內(nèi)心還是害怕去上學,希望跟媽媽在一起。
所以不管她說什么,我都不想去的。
我猜這個孩子入園的那段時間,肯定會吃不少苦。
我們很多的父母就是這樣的。
特別是一些老人,特別喜歡用嚇孩子來達到自己管教的目的。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奶奶對幾歲的孩子說:“不要爬那個臺階,你爸爸來了。”
沒想到孩子一機靈就躲到奶奶背后。
這樣的情形,孩子怎么跟爸爸親呢?
那時候,我媽也喜歡說“你爸爸來打你了啊!”
我每次都要到小小魚的跟前,跟他說:“爸爸可不會隨便打你,爸爸喜歡你,只有你真的很不乖的時候,爸爸才打你屁股,而爸爸覺得你是一個好孩子,不需要爸爸打。”
當你希望孩子愛上一件事,那就真的從心底去熱愛它。
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熱情。
像你那樣,愛上這件事。
話都不需要多說,有行動就好。
切記不要因為自己心情好,就跟孩子說好。
因為自己高興,就放任孩子去玩手機游戲,看電視。
說沒關(guān)系啊!
而那天心情不好,就對孩子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好。
這樣只會把孩子搞暈,讓他們的行為變得紊亂。
不知道怎么去做才是對的。
4
如果父母沒有真正地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他。
那孩子跟父母的地位會顯得不對等。
孩子會有被控制、壓抑、不受尊重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還會聽你說話嗎?
他逃還怕來不及呢。
比如,有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權(quán)威不可侵犯。
所以從來不會跟孩子道歉。
“長輩不需要給晚輩道歉”是很多人堅持的觀念。
我特別反感這種論調(diào)。
難道長輩就全部是對的?
父母就不會犯錯嗎?
還記得有一次,在飯桌上。
有一個孩子猛地把碗里的雞蛋丟到盤子上。
他的媽媽就生氣了,大聲命令他夾回去。
因為這是她費力從桌子中的火鍋里撈過去的。
“這個雞蛋好臭!”
這時媽媽更加生氣了。
“不要找理由!趕緊吃掉。你經(jīng)常找借口不吃東西,以為我不知道啊!”
“沒有,真的臭了。”
孩子就在那委屈地用筷子撥弄著雞蛋。
“來,爸爸看看!”也許是好奇,或是怕孩子太鬧。
他爸爸夾了過去。
沒想到他才放到鼻子前就趕緊放下了。
“是真的變味了,不新鮮了。”
這時孩子扭頭看著媽媽。
可媽媽卻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只是跟他說:“那就不要吃了,吃其他的。”
為什么不能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媽媽錯怪了你!”呢?
有很多人,一直在等著父母的一句道歉。
道歉并不會讓你做父母的威信受損。
反而會贏得孩子的尊重。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和對他的尊重。
如果你錯了,能坦蕩蕩地為自己犯的錯誤,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嗎?
5
有一句話說:“一個人最高的教養(yǎng),是不對親近的人發(fā)脾氣。”
因為最親近的人常常會包容你。
特別是孩子,也許你怎么兇他他都愛你。
可這不是你發(fā)脾氣臭罵他的底氣。
就因為孩子愛你,所以你也是那個最能傷他的人。
你可以不去鼓勵一個孩子,但是你千萬不要去用言語傷害一個孩子。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傷害。
父母不能打著愛的旗幟,一次次用語言來傷害孩子。
可以說,跟孩子好好說話,不僅僅是尊重,也是最基本的愛。
更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