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秒搶禮物、自律學干貨,只差一個“置頂”按鈕
寶寶一哭,就會喂奶?還有沒有別的招了?
做了媽媽不久,老是手忙腳亂的。寶寶一哭,就擔心是不是餓了?奶頭塞上去,果然有效!
喂多喂少不管它,只要不哭就行了?錯!
識別寶寶的哭鬧,趕緊看看這篇。
提問
0~6個月的嬰兒是不是一次性喂奶不能超過90?說是胃容量撐大了,對嬰兒發育不好?
回答
答:6個月內嬰兒雖不會說話,但卻能用行為表達自己的感覺。哭鬧是常見的表達方式,除此還有很多。比如吃飽了自然會停止,多一口也不會再接受。所以給嬰兒喂奶,孩子會自己控制入量,不需家長刻意控制每次入量。應尊重孩子,讓孩子一次吃飽。
另外,很多嬰兒都有腸絞痛現象,只是表現有差異。有些排氣多,易打嗝和溢奶;有些睡眠不安,易被吵醒,只有抱著睡才安靜;有些易哭鬧,甚至突然出現劇烈哭鬧,如同被針扎了一樣;
不少嬰兒因患腸絞痛易于哭鬧,使家長誤認為是饑餓,造成頻繁喂養。對頻繁喂養且體重增長過快嬰兒應排除有無腸絞痛存在。
(詳細請參考《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2:母乳與配方粉喂養》)
我們翻閱《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最新升級版】》全套書籍后,就寶爸媽們關心的母乳喂養過頻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補充回答。
人們普遍認為母乳喂養兒很少出現肥胖,但實際上卻經常見到。母乳喂養嬰兒出現“肥胖”的原因,往往與喂養過頻有關。
1.識別腸絞痛
4 ~ 6 個月內嬰兒容易出現嬰兒腸絞痛現象。腸絞痛的嬰兒,容易經常哭鬧,家長往往誤認為是孩子饑餓,而喂養過頻。
識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時“饑餓”過頻,接受喂養時間又很短,加上排氣多、哭鬧多,就可能是嬰兒腸絞痛。
圖片內容很重要,點擊放大查看更清晰,建議收藏
怎么辦?腸絞痛時,讓孩子盡可能多趴著、順時針按摩腹部、服西甲硅油(也稱為二甲基硅油)和益生菌等方法都可以緩解腸絞痛。緩解腸絞痛,減少哭鬧,才可避免過頻喂養。
圖片內容很重要,點擊放大查看更清晰,建議收藏
所以,嬰兒哭鬧并不都是饑餓致。
2.讓胖寶寶“動起來”
如果已經出現肥胖現象,家長不可能以“節食”的方式控制嬰兒體重增長,應該盡可能增加嬰兒的運動。
最簡單、最可行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在清醒后和喂奶前,盡可能多趴著。
俯臥可增加孩子運動消耗,同時對神經系統發育非常有利。只要孩子情緒好,家長不要擔心“趴著”會累壞孩子。
本文摘自:《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最新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