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起飛”、
全國鐵路最新大調圖、江蘇迎來新出海口、
安徽兩鐵路即將與長三角城際鐵路網互聯互通……
本周,長三角城市群“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
身在長三角,我們能享受到哪些紅利?
01
空
上周“官宣”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在本周有了更為具體的“細節”。
根據綱要,長三角將編制實施長三角民航協同發展戰略規劃,要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7月12日上午,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被列入綱要的消息被正式披露。
全球聯系與基礎設施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機場和機場群,它們相伴城市群的發展而發展。那么,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意味著什么?
鞏固提升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增強面向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輻射能力;
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優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增強寧波、溫州等區域航空服務能力,支持蘇南碩放機場建設區域性樞紐機場;
加快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規劃建設嘉興航空聯運中心。
據南通市市長徐惠民12日透露,南通新機場將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和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共同組成上海航空主樞紐。至此,坊間一直傳聞不斷的“上海第三機場”或許塵埃落定。《直播“問政”!除了官宣新機場,徐惠民還說了什么?》
隨著南通新機場的規劃建設,其作為上海北大門和樞紐機場的服務功能也逐漸明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真正確立,將與南京、杭州、合肥等樞紐機場一起,打造長三角的世界級機場群。
上海兩機場也迎來新發展。11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與上海市政府正式簽署《關于推進新時代上海民航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上海航空樞紐建設。根據協議,中國民航局將推進上海空域容量擴容和結構優化,提高上海兩機場時刻容量和航班時刻供給,提升上海航空樞紐國際競爭力,改善上海航空樞紐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國際客貨中轉便利度。上海將加強民航華東空管能力建設,與民航部門共建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支持民航上海適航審定中心能力建設、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在滬項目建設等。
未來可期。又一個世界級機場群,即將起飛!
02
陸
值得思考的是,突破了行政區劃的第三機場,將如何暢通城市間的連接,真正與民便利?
注意到,將與南通新機場共同組成“軌道上的機場”的北沿江高鐵項目已經敲定。另據媒體報道,作為滬通鐵路的咽喉,滬通長江大橋的主航道橋28號墩北側輔助跨鋼梁已順利合龍,到2020年底,滬通鐵路南通至安亭段基本建成。滬通鐵路建成后,南通將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同時,該鐵路還將連接起魯東、蘇北與上海、蘇南、浙東地區間的沿海鐵路,貫通中國東部最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為長三角經濟輻射中西部地區提供便利條件。
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是,7月10日,全國鐵路最新大調圖。這意味著,長三角同城化正在加速。
注意到,新圖編制旅客列車運行線1053對,其中動車組列車790對,長三角增開旅客列車38.5對。此次調圖突破以直轄市、省會城市為主要節點的列車開行模式,增開6對中小城市始發列車,進一步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條件。其中,開通南京至滁州“專列”,開行滁州始發前往南京、上海班次,開行嘉興始發上海虹橋班列……長三角都市圈正在畫一個更為流暢的“同心圓”。
安徽境內,路網布局也愈加完善。7月10日、15日起,鄭阜鐵路安徽段與商合杭鐵路商合段分別開始靜態驗收,后期將按聯調聯試并于今年11月底前同步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屆時,鄭阜鐵路安徽段將與京九客專和商合杭鐵路銜接,與長三角城際鐵路網形成互聯互通,形成我國西北地區與華東地區的快速客運通道,完善中部地區鐵路網布局。而商合杭高鐵線路北接鄭州至徐州高鐵,并與北京至福州高鐵和滬漢蓉高鐵相連,在杭州通過寧杭高鐵與京滬高鐵相通,是縱貫安徽省全境、連接中原與長三角地區的重要交通主干線。兩條鐵路通車后,將與長三角城際鐵路網形成互聯互通,沿線群眾可以充分享受到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紅利,對助力區域向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03
海
江蘇省委省政府近日發布《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諸多發展重點和方向被提及。
意見明確,支持連云港建成戰略支點,徐州建成重要節點城市,南京建成重要樞紐城市,南通建成重要出海門戶,蘇錫常建成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城市,其他地方建成特色合作基地,突出重點,創出特色。
此外,“五大計劃”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包括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計劃、國際產能合作深化計劃、“絲路貿易”促進計劃、重點合作園區提升計劃、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的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計劃,要求大力推進通州灣港區建設。作為擁有954公里海岸線的沿海大省,江蘇下一個“出海口”躍然紙上。
根據目標,在圍填海獲批的基礎上,到2022年,通州灣港區起步工程基本建成,依托港口起步的臨港產業項目基本落地,實現通州灣港區開港運營。到2025年,基本建成長江下游重要的航運樞紐,成為長江集裝箱運輸的新出海口。到2035年,建設成為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樞紐港的核心港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集裝箱吞吐能力超1500萬標箱。
聯系前不久的一則新聞,一盤經略海洋的“棋局”越來越有看點。6月22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下發《省政府關于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的通知》。通知稱:為貫徹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進一步提升海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充分發揮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不斷增強學校競爭力和影響力,經省人民政府研究并報教育部批準,決定將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同時撤銷淮海工學院建制。
可以想見,一直被外界評價“江強海弱、核心港口缺失”等發展短板,正在逐漸補齊。
申明:本文內容來源北京西路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