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許多中老年朋友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
現在,不少中老年人都認為:其實生女兒才防老,我們生病了、需要錢了、需要陪伴了,都是女兒陪在身邊。嫁出去的兒子才是潑出去的水,當女兒的會給父母最耐心的陪伴。
是不是女兒真的比兒子孝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2004年開始,持續跟蹤2.6萬名50歲以上的老人,結果發現,在美國,女兒照顧老人的時間平均每個月達到12.3小時,兒子僅5.6小時。
在國內社會學專家看來,盡管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存在很大不同,但兩者也面臨著相同的養老問題。確實,我國現在許多人都更傾向于養女防老。
一般情況下,現在的大部分人都覺得女兒更貼心,就像小棉襖。回來幫我們洗洗被子,燒燒菜,買買牛奶水果,再看病跑腿。兒子則更粗獷點,打個電話也就是問問你缺錢嗎?身體好嗎?
女兒來看我們,一般一來就是花上半天,有很多貼心話可以聊。兒子都是中午休息或者假日抽空送點東西過來,聊兩句就走了。
那這些就意味著女兒比兒子更孝順嗎?其實不然,女兒一般比較細心,兒子則不會那么注意細節,但是對父母好、孝順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
而中老年人老了,更需要的是關懷、陪伴,不再強調物質和金錢。所以,許多中老年人便會覺得養女似乎更防老,但其實,要問老人真的覺得兒子好還是女兒好,其實在大部分老人的心里兒女都是一樣好。
要記住兒女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好,重要的是,我們養育孩子,并不是為了老了可以讓他們給我們養老。我們更不應該給孩子灌輸“現在我養你,就是為了等我老了,你得養老”的思想。
親子關系不是一種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這或許才是我們做父母應該有的觀念。
當然,作為老人我們也應轉變觀念,不一定非要兒女照顧,不一定非要跟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只要身體條件允許,跟老伴過自己的生活,自由快樂有什么不好?即使進養老院,花點錢養老也沒什么了不起!
養老當然不能全靠兒女
無論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女防老”,這種單向依靠其實都是靠不住的。如今很多家庭父母、兒女各自都是獨立生活的,甚至分居于不同城市,父母無論指望誰來贍養自己,都有一些困難。
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完全指望自己,也不能單純指望子女,而是要構建一個完整的養老體系,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健康陪護平臺,一號護工,提供北京地區24小時居家&醫院陪護服務。
按照現代的養老觀念,應當是有關方面共同努力,有道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其中包括政府、街道、慈善機構、兒女、醫療、各級老齡委、財政、企業等各個部門。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還是自己。把自己的身體養好了,生活充實了,心情愉快了,還愁什么養老問題呢?
人老了,多多少少會給家庭造成一些負擔,老人自身要有這個清醒認識,過多地要求別人,特別是兒女做不到的,只能徒增煩惱。
因此,防老最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心態的轉變,對子女沒有過多的要求,生活上心理上都和他們保持一碗湯的距離,適度親近,也不過分親密,兒子女兒就都會喜歡你!
這篇文章說的太好了,似乎是許多中國老年父母的真實寫照,我也深有感觸!記得發給朋友們讀一讀!
本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