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報社主辦精神衛生科普教育視頻展播活動,今天為您帶來“走近抑郁癥——中國現狀篇”。
專家指出,大概6個人中會有1個人,在一輩子中間的某個階段會得抑郁癥。隨著社會節奏以及結構的改變,抑郁癥的患病率越來越多,呈升高的趨勢。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教授指出:目前,我國抑郁癥的患病率為6.1%,初略估計9000萬人患有抑郁癥。調查顯示,女性抑郁癥的終身患病率為25%,是男性的2倍左右。
抑郁癥的臨床表現包括核心癥狀及其他相關癥狀,其中核心癥狀主要為心境低落、興趣喪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障礙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常常還伴有其他認知、生理及行為癥狀,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應遲鈍、行為活動減少以及疲乏感。
1:情感癥狀
情感癥狀是抑郁癥的主要表現,包括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觀察到的心境低落,高興不起來,興趣減退甚至喪失,無法體會到幸福感,甚至會莫名其妙地出現悲傷。低落的心境幾乎每天存在,一般不隨環境變化而好轉。但一天內可能出現特征性的晝夜差異,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為嚴重,傍晚開始好轉。有些患者還伴有焦慮、痛苦、運動性激越等體驗,“心亂如麻”,坐立不定,來回走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更加突出,有時這些體驗比抑郁心境更為明顯。
2:軀體癥狀
軀體癥狀在許多抑郁障礙患者中并不少見,包括體重、食欲、睡眠和行為活動等方面的異常,亦稱作生物學癥狀,典型表現包括:對通常能享受樂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對通常令人愉快的環境缺乏情感反應;晨起抑郁加重;存在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早上較平時早醒2小時或更多;食欲明顯下降;1個月中體重至少降低5%;性欲明顯減退。通常,中重度或嚴重抑郁發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4條或以上的軀體癥狀。部分患者還有疼痛、心動過速、便秘等癥狀。
3:認知癥狀
嚴重抑郁狀態時,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減退或損害。許多抑郁患者會存在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減退、對自我和周圍環境漠不關心。一般而言,這種抑郁性認知損害,尤其是注意范圍、集中注意力、記憶儲存和再現等方面,可以通過神經心理測驗或全面的精神檢查發現。當抑郁癥狀緩解后,這些認知功能損害可恢復到病前正常水平,但也有些認知功能損害癥狀不隨抑郁癥狀的緩解而緩解。抑郁障礙患者往往還存在消極厭世、自殺的風險,需要認真評估和預防。
無論從社會的角度,還是從個人健康的角度,都需要認真地對待和治療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