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于一個人來說應該不會陌生,習慣都是我們長期固定模式養成的生活方式。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今天我們講一下一些資深編程大神的良好編程習慣,大家可以借鑒學習一下。
1、確保編程過程可控
做一次全日志分析通常要好幾個小時,如果代碼出一點差錯,等于一天白干了。最好從小數據量開始做測試,代碼執行時一定要保持中間的輸出,最后做到斷點可續。
2、先做核心模塊的壓測
在做項目設計的時候,最好是先把系統負載最高,開銷最大,或者請求量最高這部分的數據結構和操作邏輯先寫出來,然后先做壓力測試。
沒把握的地方,也要提前做壓力測試、性能測試,不要等到全部做完才做測試,到時候一測試到處都是問題。
3、預留的地方寫注釋
很多時候項目上線初期沒有想到最合理的代碼,可能寫了很弱智的代碼,這時候一定要預留地方寫注釋,并說明下一步優化的思路或可行方案。
4、砍代碼是很爽的事情
有時候代碼寫好,但是感覺很長很多很麻煩,就會想更好的優化方案,一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就會大段大段的刪除原有代碼,用更簡單的結構和更通用的代碼,替代原有啰嗦和重復的代碼,會感覺很爽。
5、用簡單易懂的邏輯
寫代碼時一定不要寫很繞很啰嗦的邏輯,不然接手的人會很難受,同時編程大神都知道啰嗦的邏輯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而且難維護。怎么簡單怎么寫,講清楚才會有效率。
6、不要沉迷于框架
很多寫程序都會糾結框架,感覺沒了框架自己就不會編程,其實沒必要糾結,框架只是一個輔助,牛逼的程序員換了框架照樣可以編程。
7、使用熟悉,成熟的技術,不要盲目學習新技術。
現在很多技術人員都會說,php太low,mysql太弱,apache太落伍,就會去到處學習新技術,最后發現還是用不了。學習新技術前,最好全面了解這個技術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8、細節沒優化前,別談架構。
做事先先把問題搞清楚,別動不動就張口:負載高了,系統穩定性差了,換服務器吧,架構調優吧。你先有最基本的系統分析能力,有最基本的調優和應對問題的能力,再來談架構。
9、多留日志
多做問題回訪,寫完的代碼經常會出現很多問題,核查非常麻煩,最好多增加一些日常的日志輸出,多一些異常信息采集,這樣做對定位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幫助巨大。
這9個習慣對新手程序員來說可以說是寶貴的經驗,希望大家都可以大神程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