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趨勢已是不可逆轉,再不抓住潮流,就是自我放逐。所以各大車廠,無論是自己研究,或合作開發,或購買技術,都要想盡辦法搞出各種純電動、插電混動,油電混動。其中日產算是比較慢的,新能源車一直只有Leaf這臺純電動車,還好口碑不錯,全球已賣出超25萬。不過國內的晨風就一般般了,可能是價格太感人吧。
搞混動不如豐田底子厚,搞電動沒有特斯拉的逼格,但日產勝在親民啊。去年底首次推出混動系統e-power,在日本一下子就火了。首款搭載該系統的車型Note,上市三周預定就超兩萬臺,最近幾個月,更是多次打敗普銳斯,問鼎日本汽車銷量冠軍。
另一臺關注度挺高的新能源車別克Velite 5,之前拆車君也有介紹過,不過價格正如猜測,近30萬,算上補貼還是不便宜。日產的e-power混動系統,和這臺Velite 5是一個套路,只用電機驅動車輛,小排量汽油發動機就用來給電池充電。這種新能源車被歸類為EREV,就是增程式電動車。但日產的設計更簡單,換了更小的電池,連插電都省了,就靠發動機長期保持在最佳工作狀態給電池充電。
首款搭載e-power混動系統的Note,就是海外版的驪威,先具體說說這個混動系統的組成吧。驪威的車身,裝上瑪馳的1.2L三缸發動機,再加上Leaf的電池和電機,組合在一起就是Note的e-power混動版。是不是覺得沒什么技術含量?確實不是黑科技,但對于一臺家用新能源車,可靠省油不就夠了嗎?根據日本的JC08循環測試,搭載e-power系統的Note,平均油耗只要2.67L/100km。
2.67L/100km不算超級省油,別克Velite 5才0.9L/100km。這是因為Note的電池容量只有1.5千瓦時,和卡羅拉雙擎的差不多,所以純電續航一定很差。但也因為這樣,省去了充電的麻煩,和背著個大電池的累贅。像Leaf那樣,已經用盡心思提升續航,但無奈電池太大太重,使得Leaf整車比騏達還重了200kg,對續航有較大影響。而e-power用的電池,只有Leaf電池組5%的重量,不但提升燃油經濟性,還便于對現有車型的改造。Note混動版就把電池放在前排座椅底部,完全不影響后排和后備箱空間。
那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歡這臺Note混動版?當然是錢作怪啦。這臺車在日本的起步價只要177萬元,折合約10萬人民幣,普銳斯則是243萬日元起售,插電版更要326萬日元。大家都是無需插電的混合動力,一樣是省油舒適的家用車,Note更便宜空間更大,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選。
價格低自然是因為成本低,Note混動版采用更小的電池組,車體、電機、發動機等都來自成熟車型,整體成本只比汽油版高了四分之一。其實新能源車的好處,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市面上能兼顧價格、品質、實用性的產品真的不多,這次日產用實惠的方法造出可靠的混動車,消費者當然喜聞樂見。就像國內的卡羅拉和雷凌雙擎,性價比高且品質靠譜。而日產這套e-power系統,其實引入國內也很有前途,用在軒逸、騏達等暢銷車上,市場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說了好多e-power的優點,最后說說缺點。最大缺點是動力,Leaf的動力在強化了扭矩和油門調校靈敏的基礎上,也就起步算爽快,80km/h后的加速就有點乏力。e-power換了更小的電池,動力自然進一步弱化,就適合日常在城里買個菜。說到底,這套e-power混動系統,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它的強項就是簡單廉價實用,并不是拿來和特斯拉飆車的。它也不是新能源車的終極方向,只不過是個過渡產品,但對于混動技術的普及,至少在日本,已經是成功的。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