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康健康機構/(2010/10/29)
一旦癌癥悄然來到身邊,人們必須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平常心去接受。
中國北京中醫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郁仁存教授說:“初期癌癥最不容易發現,通常一個人診斷患上癌癥時,多數已進入中后期。這時病人的情緒要穩定,要樹立勇于跟癌癥抗爭到底的斗志。”
腫瘤五個主要病因
這些年來,中國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熟的經驗。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療效比單純西醫或單純中醫治療更好。中醫藥在癌癥患者手術后的康復,在放、化療時減輕其毒副作用,以及增強療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醫藥已證明能保護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維護人體內環境的平衡與穩定,利于患者康復。
郁教授說:“中藥具有‘多藥耐藥’的特性。現在,腫瘤細胞對多種藥物已產生耐藥性,對藥物不敏感,中藥就能增加藥物的敏感性,可降低或減少癌細胞對于化療的‘多藥耐藥’性,增加化療的效果。”
郁教授根據古代有關腫瘤病的描述,結合長期臨床實踐,把腫瘤的主要病因病機概括為氣滯血瘀、痰結濕聚、熱毒內蘊、臟腑虧虛、經絡瘀阻等五個方面,其中臟腑虧虛是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
郁仁存教授是中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腫瘤學專家。1955名畢業于江西醫學院,1968年后,重點研究中醫藥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的作用,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規律。率先在中國從事腫瘤患者證型的研究,證明中醫辨證論治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意義。 郁教授也是新加坡同濟醫學研究院顧問及客座教授,曾在1991年和1995年在同濟醫學研究院講學。現任北京中醫藥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他也提出有關癌癥病因病理的“內虛”學說,認為同一個環境中生活的人群中,只有少數人得癌,而且某些病人會得二重癌,甚至三重癌。其根本原因是病人機體內存在有利于腫瘤生長與發展的環境。“內虛”使患者機體處于一種臟腑功能不足、陰陽失調、內環境失衡的病理狀態。他說:“人體抵抗力下降,各種致癌物便在人體內‘作祟’,這是發生腫瘤的主因。”一個人患癌,內因是決定因素,外因是條件。
郁教授說:“中西醫結合是中國醫學的一大優勢,它已形成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醫學學科,目前,中國研究這門綜合學科的專門人員越來越多,非常令人鼓舞。”
記者向郁仁存教授詢求一些與癌癥相關的解答,摘錄如下:
(■代表記者,□代表受訪者)
治療:中醫或西醫
■當一個人發現患癌后,應該接受中醫或西醫的治療?
□這些年來,我們中醫和西醫已取得一個共識,病人一旦發現腫瘤,第一個階段是把腫瘤清除掉。清除的手段優先考慮的是動手術,這是早期癌癥病人必須接受的治療,除非病人有特別原因無法動手術。手術可以把肉眼看得到的腫瘤給清除掉,即使不能完全拿掉,也可以將大部分去除,減輕腫瘤細胞在病人體內復活的機會。這樣有利于下一步的跟進治療。
第二個治療階段是手術以后(或腫瘤細胞去除不干凈)或不能動手術的病人,醫生根據病人腫瘤不同的類型和生物學的特點,對放射性治療敏感的,就采用放療,對化學治療敏感的,就采用化療,這也是殺傷細胞,盡可能大量地消滅腫瘤細胞。比如肺癌,采用化療效果最好,鼻咽癌就用放療效果最好。這個醫療過程中,大量殺傷癌細胞,對正常的機體產生毒性副作用,應利用中醫扶正治療,減少毒副反應,增強病人的抵抗力。
手術后殘留腫瘤細胞
■動了手術切除腫瘤細胞,為什么體內還會有殘留的腫瘤細胞,而且日后會轉移?
□醫生動手術時,只能切除肉眼所看到的癌細胞,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就殘留下來,這可能會在以后復發,這也得有條件的,這個條件是身體里頭的抵抗力低了,少數殘留的癌細胞開始作祟,我們強調病人在放、化療后,能很好的維持抗體,可以完全控制少數量的癌細胞不作祟。有些病人完成治療后,可以十年或二十年病情完全不復發。現在中西醫結合研究腫瘤的最大課題,就是如何控制治療后病情不復發,減少腫瘤細胞轉移,研究成果已有苗頭。
如何恢復體力與精神
■接受動手術、放療或化療后,病人體質非常虛弱,有什么辦法能恢復體力與精神?
□通常病人會處于虛弱的狀態,我們必須通過中醫藥來重建病人的身體功能。中醫藥能恢復免疫力、骨髓與血液和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如果有肝腎功能的損傷,也能以中醫藥加以恢復。
如果還發現有殘余的癌細胞,就必須繼續接受化療消滅,同時也必須配合中藥治療。完成所有的放療或化療后,得依靠中醫藥進行一個長期康復治療。西醫也有一套提高免疫力的生物治療。康復包括飲食調節、運動。
訪北京中醫醫院腫瘤及內科主任郁仁存教授 有些病人害怕動手術,或承受不了放療或化療的痛楚,道聽途說買藥吃,有什么后果? 有些病人不聽醫生指示,反而造成延醫誤診。我碰到過一個患鼻咽癌的病人,要他做電療,他不做,吃些零零散散的中藥,希望把病治好,結果控制不住,腫瘤細胞轉移到頸部和淋巴。不管什么狀況,中醫或西醫都建議先控制病情,然后才考慮用中藥扶正。 患癌需要戒口嗎? 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在癌癥病人的飲食方面,我提出了辨證施“食”。每個人身體有寒熱溫涼,食物也有寒熱溫涼的性味,很多病人問我什么東西不可吃,特別是雞,他們覺得吃了對身體不好。對于雞肉,古書說,病后老少咸宜,但不要天天吃。我看過癌癥病人吃了雞肉,還是沒問題。 我告訴病人,什么東西都可以吃,不必太戒口,不過要看個人體質而定。例如你的底子是熱質,吃熱的飲食等于火上加油,好像羊肉、鹿肉、榴蓮、荔枝等都是性熱食物。如果病人體質是寒底,又吃涼的食物,就拉肚子啦。東西樣樣可吃,但是量要少,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或有不良反應,就得注意。 怎樣預防癌癥? 這種病癥難以預防。我說過初期癌癥很難辨識,一來是檢查還沒那么精細,沒有癥狀,影響生活不明顯,因此不容易發現。腫瘤的潛伏期發展得很慢,等到進入發展期時,腫瘤長大的速度就非常快。 我建議45歲以上的成人每年定期做體檢,現在有一種“腫瘤標記物”,醫生可為你做抽血化驗,如果發現血液中含腫瘤細胞指標偏高的話,可再進一步做詳細的檢查,像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乳癌、腸癌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檢驗方式早日發現腫瘤細胞。 我們有“三早”的說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癌癥一旦發展到了晚期,就非常棘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三分之一的癌癥病人可以減輕痛楚,延長壽命。 以肺癌來說,如果是中晚期的話,平均生存時間可維持八到十一個月,配合中藥治療后,或許可能延長到一年,甚至兩年或更長也說不定,這就是成績了。另外,肝癌和胰腺癌也是非常棘手的。現在我們的治療目標,尤其是中晚期,特別是晚期,會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適當延長病人的生存期,而且生活質量要好。有些晚期病人受不了放療或化療的折磨,情況很差,這時候單用中醫藥治療,往往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適當延長生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