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而不板
“方濬益印”中,“方”“印”二字筆畫較少,任其自空,各有空隙,形成以虛救實。
方濬益印
“落拓道人”中,“人”字筆畫最少,形成全印中最空虛處。筆畫仿用浙派切刀法,故線條上亦有虛(斷)實(連)之表現。
落拓道人
“瑯邪費氏”,除“氏”字外,其他三字間各有不同虛實之處理,故全印能虛實相間、團結一氣。
瑯邪費氏
“臣劉世珩章”滿白文,為救其板實,故在“珩”“章”二字下部適當留空,“劉”字中部留出一空,“臣”字無空處可留,故右邊放寬,以便與其他三字空白處理相生相呼。
臣劉世珩章
“錫璜私印”除“私”字外,其他三字亦酌情隨字勢留出空白,使三字空白處相互呼應,而“私”字之實又與其他三字中的實處相呼應。加之在線條之間亦有小破損,使之更實,更使全印又多層虛實關系。
錫璜私印
“九石”筆畫少、留空多,為使左右虛空處不等同,“九”字下略加殘損,變成“虛中有實',又增加一層虛實的變化。
九石
留空通靈
吳昌碩在篆刻章法中常用的手法是自然留空,以求得全印有大小不等形、不等量的空白,分布合理自然,成呼應狀,不僅可以化除印章中的呆板之氣,同時還能增強全印的靈動生生之氣。
如“鳴珂私印”,“珂”字“口”部下空,“印”字“爪”部右上與左下空,“鳴”字“口”部上空,這就形成不同形、量的變化與呼應之趣。從“歸安施為章”中亦可見不同形與量的空間分布。
鳴珂私印
歸安施為章
“王寶崘印”,“寶崘”二字筆畫多,但卻故意留出空白之處,以使全印靈動。
王寶崘印
在“虛霩讀書記”中,按印間留空看,較多處是“記”字右下,次為“霩”字左下,再次為“虛”字左上,其他處均有小空點以作呼應。
虛霩讀書記
“大潛山主”中,“'大”與“主”字空白最多,其次是“山”間,“潛”下,同時四字中亦各有大小長短之變,故全印章法既穩重有變化,又大方。
大潛山主
“澹然獨與神明居”,印中各空白點可見作者布置之用心,然又表現在隨意之中,尤其是重點由左下往右上角漸次減弱,并與右豎邊一條空白相照應,形成有節奏變化的動感與韻律,可謂妙矣!
疏密自然
印中疏密,隨字筆畫多少而安排,不可勉強,使之疏密均勻自然。
“吳江漁隱”一印,由于“隱”字橫畫較多,故其略長,“漁”字相對短一點。按常規,“吳”字豎畫多應長,“江”字橫畫少應短,但此處安排反是“吳”短“江”長,審其用意,是為使“江”長則空白可多,使全印增靈也。
吳江漁隱
“施曜庚印”,若仔細審視,可發現“庚”“印”二字占地較短,由于筆畫粗細基本勻稱,空白也留得自然,境態安然。
施曜庚印
“開元鄉南山村劉蔥石鑒賞記”,印中各字皆依橫畫多少而定長短。“山”“石”等字橫畫少,故占地短,而“鑒”“賞”等字橫畫多,故占地長,長短隨字形而定,疏密平均自然,全印上下承接,緊密一氣。
開元鄉南山村劉蔥石鑒賞記
“不息版”字隨形安,各有長短,大方自然。其空間分布更是各有千秋,氣象不平。
不息版
“蔣汝蘋印”同然,四字各有大小長短,結字當緊密者緊密,疏松處則疏散之,故其留白,形塊各異,總體又動靜結合,平穩自然。
蔣汝蘋印
“五云草堂”四字各有大小,各有疏密,“云”字最長,“堂”字最密,形成印面密度分布。如圖示中1、2為密布帶,3、4為另一呼應次密布帶,這就使“密”的分布有節奏韻律感。其留白處亦同此理,故全印自然、平穩而又靈動婉轉。
五云草堂
文章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