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的由來
女真(又名女貞和女直),亦作女真族。中國古代生活于東北地區(qū)的古老民族,公元6至7世紀稱“黑水靺鞨”,公元9世紀起始更名女真。直至17世紀初建州女真滿洲部逐漸強大,其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至其子皇太極時期已基本統(tǒng)一女真各部,遂頒布諭旨改女真族號為滿洲,女真一詞就此停止使用,后來滿洲人又融納了蒙古、漢、朝鮮等民族,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滿族。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2-09 17:52
中國古代生活于東北地區(qū)的古老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古滿語支。女真源自中國史書中3000多年前的“肅慎”, 公元2至4世紀時期稱“挹婁”,公元5世紀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公元6至7世紀稱“黑水靺鞨”,公元9世紀起始更名女真。遼代又稱“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又以化程度區(qū)分遼南境者為熟女真,遼北境不屬編戶者為生女真。金朝時從稱“女真”,因女真一詞來自古代女真語(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譯漢字時也寫作: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紀初建州女真滿洲部逐漸強大,其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到其子皇太極時期已基本統(tǒng)一女真各部。1635年農歷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極頒布諭旨改女真族號為滿洲,女真一詞就此停止使用,后來滿洲人又融納了蒙古、漢、朝鮮等民族,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滿族。
女真人在歷史上先后建立過金朝、東夏、扈倫、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權。亦作女真族。
“女真”在15世紀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體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稱為“滿洲”,后通稱為滿族至今。一些邊遠地區(qū)的分支未融入滿洲族,今天分別形成赫哲、鄂倫春、夫尼赫、滿琿、等同屬通古斯?jié)M語語支的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