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概念與導學案改革的流變
作者:張 雷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12-10-20
【編者按】前景學校是繼《中國教師報》推出的九大“教學范式”后的一支新秀,也是最早跨入“第三代課改”的典范。在這里,學生的自主權得到極大發揮:學習是學生的,生活是學生的,班級是學生的,學校的一切都是學生的。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學校打造出獨具特色的“一托二”課堂和“菜單式”導學案。“一托二”課堂管理制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界限,放大小組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應;“菜單式”導學案是學校對原有“框架式”導學案的升級,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引導學生有計劃、有層次、有系統地學習,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將通過對“一托二”課堂管理和“菜單式”導學案的詳細解讀,走進前景學校的高效課堂,展現他們在課改道路上的突破性飛躍。
創新點一:從“一對一”班級授課制到“一托二”課堂管理制
高效課堂作為開放的課堂教學形態,最大的價值在于兩點:一是“還權”,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二是“解放”,解放學生的天性與創造性,這兩點同時又是極為重要的課堂管理概念。
課堂教學方式的實質是課堂管理方式,傳統課堂向高效課堂轉變的實質,其實是管理制度的轉變。高效課堂“一對一”班級授課制到“一托二”課堂管理制的轉變,正是由落實現代教學方式到建設現代課堂管理制度的轉變。
當然,建設現代課堂教學制度,關鍵是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權利的落實,更加突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更加強調“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教育本質。一切學習都是自學,是自然的自主學習過程。這是“一托二”課堂的教育價值取向。那么,如何實現這樣的轉變,途徑有哪些呢?
充分還權于學生
還權的途徑在于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生命潛能”、“每一位學生都是學習的資源”,這不是口號,要體現在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行為上。
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相信學生,還必須在生活中相信學生。如果沒有時時和事事對學生的相信與解放、平等與尊重,就不會產生實質性的相信文化。
在這方面,前景學校探索出了很多有效做法,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充分遷移學習小組的功能,把課堂中學習小組的功能,不斷地遷移到家庭生活中。如法院小組、交通小組、家長接待小組、禮儀培訓小組、安全處置小組、童話編劇小組,等等。學校的理念是:沒有生活中的自主,就沒有學習上的自主;不能做生活中的主人,就不能做學習上的主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程序
培養的途徑在于訓練程序。40分鐘的課堂,如果沒有學習習慣的支撐,就難以落實“一托二”課堂教學。
傳統課堂也強調習慣,但更強調的是學生不該做什么,而“一托二”課堂更強調的是學生應該怎么做。“一托二”課堂思想的基礎是學生的天性和權利,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程序,強化“自學、展示、反饋”的過程,從而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能夠自覺、自主地遵照學習程序進行學習,呈現出自然、真實的自學狀態。
還評價權于學生
評價的最高境界是自主評價。以往,常見的評價來自教師和同學,經常出現無目的、無目標、表面化的評價,對學習毫無益處。而在“一托二”課堂中,學生的自主評價是對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的自我診斷,主要通過評價指南來實現。
學生在出示學習目標的同時,要明確完成目標的層次性要求,包括思維的層次性、表達的層次性、習慣的層次性。針對學生個體進行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懂得學習無需與他人比較,只要根據評價指南進行自我矯正和努力即可。
高效課堂由“一對一”到“一托二”的轉變,將更加徹底地解放學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釋放創造潛能。同時,也使教師真正回歸到指導者、觀察者、記錄者、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講授者、傳遞者、威權者、統治者,現代課堂的管理制度對于教師而言,就是回歸角色。
創新點二:從“框架式”導學案到“菜單式”導學案
導學案是什么?它的表現形式應當是什么樣子?這是前景學校課改3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究的主題,現在有了新思考:
導學案是課堂中學生個體學習過程的總結與記錄,是學生小組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
它的主要內容應該體現學習目標、學習程序和評價指南三大要素。導學案的最大功能和作用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指南,還是教師進行課堂管理的指南;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工具,還是教師培養學生習慣的工具;更是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工具。
前景學校導學案的升級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避免習題化和標準化現象
剛開始進行課改時,教師對導學案非常陌生。因為教案是傳統課堂中的唯一載體,使用教案是教師傳統的職業習慣,所以,當導學案這個概念剛出現時,首先面對的問題是教案向學案的轉變,“教中心”教學觀念向“學中心”教學觀念的轉變。
最早設計的導學案,主要是教師教學問題的照搬,教師把在傳統課堂中的提問問題,設計在導學案中,試題化和標準化現象嚴重,造成課堂中的教與學處于游離狀態。
分析起來,主要原因是:一是從“教中心”到“學中心”的轉移需要有一個適應階段;二是學習流程及小組合作沒有協調統一;三是學科專業性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控制和給學生的指令信息太多,內容臃腫、繁雜,學習目標模糊不清,學習流程及評價不成系統,致使學習效果很不理想。
當時,教師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沒有專家、沒有權威、沒有經驗,只有靠自己的理解和摸索,不斷地探究、改進。學校組織了多次研討活動,在共同的“集智”努力下,導學案漸漸開始成熟。從陌生到理解,從疑惑到熟悉,教師走出了導學案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提升合作學習質量
這個階段主要是教師理解了導學案“學”的思想后,將學習的權利充分歸還給學生的過程,是在教師集體備課的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時的導學案,主要強調引導學習興趣、重視體驗操作、規范學習流程、注重學情暴露,使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質量有了較大進步。
特別是“一托二”課堂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導學案質量的提升,教師更加注重學習方案的合理設計與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在學習目標的清晰度與可操作性上得到了改善,也使學習流程與小組建設趨于協調一致。
導學案的“瘦身”促進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都有了較大改善。但是,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對導學案的使用,還局限在課本講解上。這時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不透、學不精,課堂學習效果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第三階段:導學案菜單式
在最近一個學期才出現。它首先出現在語文教學中,我把它稱為“菜單式”導學案設計。設計背后的教學思想是是跳出了語文“學課文”的局限,把教學方向轉向了“學語文”。
這種導學案,不是站在普通課程整合角度上進行簡單的聯系與拓展,而是對一篇課文進行深挖,根據學習目標做出一系列的課型設計。更為重要的是,其根據孩子們的要求與興趣,對課文進行了從基礎知識的學習,到作品生成與創作,再到作品賞析與表演等諸多處理,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如果說 “框架式”導學案是對學習內容習題化、答案化的一個承載,那么“菜單式”導學案則完全擺脫了這種狀態,使學習過程進入到主動、自然的境界,更加有利于對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培養。
(作者系江蘇省昆山前景教育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