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歸一”導學模式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導”與學生“學”雙向聯動的9個環節。學生“學”的9個環節是:預習——質疑——交流——合作——探究——展示——訓練——拓展——整合。教師“導”的9個環節是:導學——誘辯——關注——參與——引領——激勵——評價——點撥——梳理。“歸一”是指:學生當堂達標,能力提升。
本著“以模實施,固模運作,熟模收效”的原則,學校通過運行“五步策略”,極大地調動了教師課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一步是組織引導全校師生認真學習、用心解讀、深刻領會、勇于實踐。第二步是成立課改督察組深入課堂,強力推進。第三步是嚴格落實“九查”:一查“導與學”是否有機銜接,二查“導學雙案”是否運用,三查學生自主學習是否到位,四查小組學習是否體現,五查教師課堂語言是否規范,六查導學時間分配是否合理,七查三面黑板是否使用,八查是否用“雙色筆”批注,九查當堂是否達標。第四步是定期召開例會,每周一集體會診,肯定成績,尋找不足,研究對策,解決問題。第五步是建立課堂評價標準,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導”。
在以問題導學為核心的課改模式的規范下,依據學科特點、年級特點,本著靈活實效的原則,教師進行了大膽嘗試。
有的教師嘗試了小組學習課型,分三個環節完成:第一環節是獨學過程,先由小組長分配學習任務,組內自學,并匯報學習成果,形成個性化問題。第二個環節是對學過程,也就是組內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小組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歸納后寫到黑板上。第三環節是群學過程,也就是全班學生匯報、展示、交流、探究、分享。首先組內選代表匯報小組學會了什么,再選代表匯報遇到的問題,接著小組之間相互解決。全班都解決不了的,形成共性問題,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集體解決。整節課上,教師就是一個組織者、幫助者、激勵者,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思維積極,氣氛活躍。
二三年級語文教師嘗試了問題引領課型。每學一篇課文,就由學生借題質疑,也就是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由本人將問題寫到黑板上,接著教師引領學生對所提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表揚,對價值不大的問題及時進行點撥。然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通過反復閱讀、細心品讀、深情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書體驗,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此外,有教師嘗試了“新語文主題閱讀大單元教學”課型,有教師嘗試了“學案預習”課型,有的教師嘗試了學生輪流主持課型……均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
“九九歸一”高效課堂導學模式的推行,開拓出了自主樂學、合作探究、思維活躍、情趣橫生、精彩紛呈的生本課堂,解放了學生的手和口,挖掘了學生的智慧潛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位學生在調查問卷中這樣描述:“以前的課堂都是老師講,我們只是聽或記,很少動腦。現在的課堂和以前不同了,我們敢想、敢問、敢說,想學、樂學、會學。”一位家長這樣說:“自從實施‘九九歸一’高效課堂導學模式后,孩子課業負擔輕了,學習快樂了,特別是重復性的、機械性的作業沒有了。”一位教師這樣說:“我原來覺得老師不講學生就不會,現在看來,只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就能學會。現在我的課堂上,一題多解的現象越來越多,生教生、生幫生、生正生、生強生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我常常被學生的精彩表現所感動。現在,我才領悟到了‘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含義。”
本學期期中考試,學生卷面質量分析表明,基礎知識掌握得很扎實,作文有話可說了,一題多解現象比較常見,拓展題完成率高,達標率95%以上,優秀率超過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