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的四種說法(組圖)
2012-03-22 11:36:37 來源:搜狐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于元曲,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
《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浙在《五雜俎·卷五》中說:“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黃、十二锏、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頭、十七錦繩套索、十八白打(指“徒搏”赤手空拳,徒手搏擊)。”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兵器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锏、錘、斧、鉤、鐮、扒、撾、拐、弓箭、藤牌。
第二種說法: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锏、錘、斧、鉤、鐮、扒、撾、代、抉、弓矢。
第三種說法: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
第四種說法: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