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苑妮 繪
健全的家庭、父母的關愛是未成年人成長最重要的保障。但現代社會因家庭長期疏離、破裂、崩潰而導致親情缺失和人格扭曲,進而發生各種各樣的未成年人暴力、自殺和犯罪案件,時常刺痛社會的神經,亟需制定支持家庭建設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p>
家庭崩潰的最大受害者是未成年人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的調查發現,49.2%的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2015年4月17日重慶南岸法院對外公布的庭審相關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犯罪未成年人來自離異家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和監管缺失?!?/p>
無論是留守兒童、流動兒童還是單親家庭里的未成年人,他們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的長期疏離、破裂、崩潰,可見未成年人最需要家庭的關愛和監護,家庭的崩潰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年人?!?/p>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家庭的疏離和崩潰呢?
首先是因經濟原因。大量農民為了生存進城務工,導致相當多家庭的疏離和崩潰。根據民間組織“上學路上兒童心靈關愛中心”最近發布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全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約15.1%(近1000萬)的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即使在春節也無法團聚,4.3%的留守兒童甚至一年連父母電話也接不到一次。
其次是離婚率的增高。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李·索克曾說過:“對孩子來說,父母離婚帶來的創傷僅次于死亡。”不論何種形式的離異,都可能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巨大的創傷。伴隨著離婚率的上升,單親甚至無親的未成年人比例不斷上升,未成年人犯罪率緊隨著不斷上升?!?/p>
再其次是對兒童的忽視。有些父母既沒外出打工也未離婚,但實際上經常不在家,婚姻已名存實亡,雖然沒有身體上的虐待,但是經常漠視、忽略孩子身體和情感的需求,對孩子的身心發育不聞不問。這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會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最后是一些政策和導向對家庭的不利,比如“限購令”導致有些夫妻通過假離婚來購買二套房,家庭的神圣感和穩定感遭到破壞;再如新聞媒體表彰榜樣人物時,往往將其不顧家庭之舉作為先進事跡進行宣揚,其潛臺詞也說明家庭是不重要的,孩子是不重要的?!?/p>
和諧的家庭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
兒童時期形成的親子依戀關系,對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p>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認為,未成年人出現行為和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源于12歲之前父母的撫養方式,因此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父母在孩子的每個時期起著不同的作用,如條件允許,父母在孩子18歲之前都不要離開,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親起著不同的作用,母親代表溫暖,而父親代表力量。哈佛大學羅斯·派克教授研究發現,人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親密性,如溫柔、寬容、合作等;二是獨立性,如勇敢、堅強、責任等。兩性的個性差異是相輔相成的,需要父母一起去培養。所以,對兒童健康成長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密切合作、共同進行的。
未成年人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家庭的疏離、破裂、崩潰使他們的依戀感被破壞,再加上周邊壞境的變化,導致他們極易形成心理發展障礙,形成認知、價值上的偏離,從而發生各種人生悲劇?!?/p>
家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個人自身素質提高了,家庭和諧了,社會才會和諧?!?/p>
捍衛家庭需要有頂層制度設計
為了捍衛家庭、避免家庭的崩潰,國家應采取一系列措施。最重要的是要有頂層制度設計。留守兒童最需要的而又最缺乏的是父母的關愛,更盼望的是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所以要以促進親情與團聚為目的,制定一些得力措施來保護家庭。比如努力為農民工創造家庭整體遷移的條件,對于已經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如采取帶薪休假、提供廉租房等方式,保障他們的家庭團聚?!?/p>
對于可能離異的夫妻,要開展如何撫平孩子的心靈創傷、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等內容的培訓,過去婦聯、關工委等系統做過這方面的嘗試,是行之有效的?!?/p>
對于出現嚴重不良行為,甚至處在犯罪邊緣的未成年人,要采取措施幫助他們矯正,同時對其父母進行訓誡和特別培訓,可以借鑒一下其他國家的經驗。在英國,如果未成年人屢犯,父母會被罰款或提起公訴。美國會把未成年屢犯送到“溫暖家庭”接受改造。這些措施都是修復家庭功能的措施,是挽救家庭崩潰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p>
還可以在中學和大學進行家庭課試點,從少年時代開始培養家庭觀念,讓每個人懂得,家庭是社會和諧之源,家庭穩定,孩子幸?;菁吧鐣?,反之,家庭崩潰,痛在孩子禍及社會。(孫云曉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中國教育報》2015年8月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