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終極價值追求”
責編:何蓉?添加日期:2015-06-05
幸福了嗎?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以此為書名,叩問自己,叩問世界。廣州市恒福中學同樣以此叩問教育:教育幸福的源泉在哪里?如何讓每位教師享受幸福、播種幸福?如何讓校園成為幸福校園?近年來,學校著力實施幸福班級工程、學生快樂成長工程,讓教師幸福、學生快樂、群眾滿意。實踐幸福教育的恒福人用幸福構建起一片新天地。
創建于1994年的廣州市恒福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完全中學,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課題基地示范學校。近年來,恒福中學的高考成績一直領先于廣州市同組學校并超越于上組生源的多間學校。學校高中升學率達100%,本科專科率位于省一級學校前茅。多年來,學校高考單科和總分都有進入廣東省前100名的考生,中考成績一直領先于區內同組學校,連續在越秀區畢業班評估工作中取得一等獎。
21年來,學校始終秉承“恒而弘志,福以多知”的校訓,堅持“為了每個學生的終身幸福而奠基”的辦學理念,以“培養立己福人的現代優秀公民”為育人目標,深入踐行“幸福教育觀”。
幸福班級
筑就幸福的“巢穴”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的場所;班級,是學生學習知識、人格成長、社會性發展三位一體的環境;而班級文化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條件。
打造幸福班級,第一步從打造“幸福教室”做起。學校圍繞“幸福教室”顯性與隱性的文化構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僅要求各班組織學生自主設計班名、班訓、班旗、班級口號、班歌、班徽、班級誓詞等,還號召學生美化教室環境,將整個教室整理得一塵不染,親切溫馨,猶如“家園”一般。生活在這樣的教室中,幸福感油然而生。
打造幸福班級,第二步從實施“自主管理”做起。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指出:“真正的教育只有當學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時才能實現。”一切外界的教育影響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內化才能轉變為自身素質。恒福中學人深知學生的成長是不能代替的,所以班級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當要改變家長式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讓學生從外來的強制下和不平等的管理關系中解脫出來,還政于學生,讓孩子們獲得自主教育,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之中,讓學生最大可能做自己的主,感受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喚醒他對集體的責任感,建立學生之間和學生自己的自主管理機制,達到全員參與,相互制衡的目的?;诖?,學校牢固樹立“自我教育”的理念,在開展幸福班級創建活動中,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由學生會牽頭,每班設置10個自主管理小組,負責每周值周,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內容包括大門值日、小賣部、午休、跑操、自習課、衛生等。在自主管理中,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其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這種“放手”的理念,在該校的“先鋒班”尤為凸顯,額定人數僅為20人的“先鋒班”是恒福中學極有特色的建制班級。高位的生源、高級的師資、高層次輔導再加上“還政于生”的理念,實現了高品質的輸出。同時,學校將這種自主管理放大到學校層面,給學生更大的舞臺去展示自我。如今,恒福中學的各級各類大型活動一律由學生參與組織策劃、開展,比如開學和散學典禮、體育節、班主任節開幕式、閉幕式等均由學生做主持人;體育節的各類比賽項目的管理工作也由學生承擔;校運會、科技文化藝術節、書香節等活動都有學生志愿隊參與管理,各類頒獎活動由學生禮儀隊協助完成。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放手”的智慧運用于學生管理中,營造校園濃濃的幸福味道。
打造幸福班級,第三步從構建“成長導師制”做起。恒福中學的“導師制”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互助學習的小導師制”,也即先進帶后進,發揮“學優生”的優勢,增強“造福他人”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上更多幫助“學困生”,在行為習慣上更多影響“后進生”。每個班級都在內部挑選10個小導師,每個導師帶4—5名學生,成立10個學習團隊,團隊之間形成競爭機制,從而激勵各團隊力爭上游之心,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有效的,“學困生”、“后進生”有了顯著的進步。二是“導師活動”,學校試行導師班級管理機制,每兩位學生配一名老師,導師既負責學業輔導,還負責思想引導、人生規劃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學校每周開設導教課,加強師生情感溝通,密切師生關系,探索個別化教育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幸福課堂
通往幸福的“跑道”
彭玉珊老師曾說過:“在幸福課堂的世界里,教學不再是告訴,而是學生在充分預習之后的個人體驗、探究與對話;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舞臺,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與體驗審美的地帶。對老師和學生來講,教即學,學即教。課堂上的我們快樂互動,在這里,我們有發現問題后的喜悅,解決不了時的困惑,也不缺乏老師引導后的豁然開朗,每個環節均體現了師生的智慧、品德、情感和創造才能,體現了人的力量?!边@個時候,上課就是一種藝術享受,是讓人流連忘返的幸福殿堂。
鑒于此,學校廣泛開展“建設幸福課堂,享受幸福教育”活動,實施課堂“自學、互學、精講、測評、反思”五環節步驟,以幸福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教師以教材作為傳授文化知識的主線,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幫助學生系統梳理學科知識體系和內在規律的基礎上,運用推理演繹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生成新知識和新認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在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同時,教師還有目的、有步驟地教給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的思維方式和基本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此外,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不僅幫助學生在聆聽理解的基礎上生成學科知識體系,還為學生的精神生命建構了一個有意義的世界。使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臺。
在實際教學中,恒福中學積極創建“幸福成長”校本特色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體驗機會。主要設置了“悟福之知”、“追福之能”、“創福之行”三個課程模塊和六個課程系列,開設了“幸福心理學”、“幸福人生規劃”、“幸福課”、“幸福人際關系”、“生存生活生命”、“學習心理學”、“創造力”等三十多門校本課程,囊括必修和選修課程,滿足每個學生“幸福成長”的學習和生活需要。據了解,目前恒福中學正在根據學生的人生職業規劃需求開設更加豐富的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更加堅實健康的基礎。
幸福校園
成就幸福師生
如果學校要給學生的童年留下美好回憶,最重要的就是要奏出師生生命的交響。如今,幸福教育在恒福中學開花結果。崗位成才,讓每位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幸福校園建設、素質教育探索、特色化發展,讓校園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殿堂。
在這里,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才能展示活力四射。班主任節、體育節、書香節、校慶節、科技節、藝術節六大節日各有各的趣味,各有各的風采,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其中的激情。學生在節日中感受到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熏陶,鍛煉個性特長,豐富精神生活,體驗健康成長。
在這里,學生社團形式多樣,個性成長幸福滿滿。學生自發成立了“文學社”、“廣播社”、“讀書社”、“書畫社”、“跆拳社”、“吉他社”等幾十個學生社團,并由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收獲成功的喜悅,感受幸福的味道,很好地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學校豎笛隊獲全國比賽特等獎,校合唱團、管樂隊連年獲廣州市合唱比賽一等獎、二等獎。學生在各類比賽競賽中有49人次獲得國際級別獎,18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別獎勵,280多名學生先后獲得省市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稱號。
在這里,教師感受職業幸福,傳遞幸福正能量。教育是抵達心靈的事業。只有教師在教書育人的職業生活中感到幸福,才能將幸福播進學生心田,為學生終身幸福打好基礎。對此,恒福中學人深知其理,不斷創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環境,去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品位,強化教師的幸福體驗。學校努力激發教師主體意識和工作潛能,捕捉動情點,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主人翁的尊嚴,在寬松、溫馨的工作環境中,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發掘、身心得到發展、價值得到實現。
每年的招生季,無數的家長千方百計想把孩子送進恒福中學。今年,據桂建華校長介紹,已經有不少家長打算“先下手為強”了,290個入學名額是遠遠不夠的,于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恒福中學在家長心目中的認可度。究其原因,很多家長都說,這樣的學校,有幸福的教育、幸福的生活。
在方寸與縫隙之間,恒福中學人找到了適合種子生長的土壤與水;在目標一致的有心播種下,美麗的校園承載了四季的花開,裝下了所有生命重生的力量。是?。⌒腋8惺股碛辛擞啦豢萁叩脑慈?,“幸福教育”使恒福中學守望幸福,開啟了充滿生機的生命之旅;收獲幸福,展開了無限自由的發展空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