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曉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持的《中國姓氏讀本》公布全國樂姓各省(區、市)人口總數排名,在前十五位的是:江西、湖北、浙江、湖南、江蘇、福建、四川、安徽、上海、陜西、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上海以7047人排名第九位,但據清道光丁酉(1837)出版的《上海縣志》載。當時人口數超過50人以上的姓氏中沒有樂姓,為什么還不到180年,樂姓會激增這么多?
1842年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上海開埠。
上海開埠后的發展史頁,人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頗為顯眼的史實:上海這個移民城市,寧波人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上海開埠不久,上海外籍人口中最多的是廣東人,寧波人居第二位。到了19世紀50年代后期,寧波移民人數已超過廣東而位居首位。20世紀初期,隨著上海人口的激增,寧波旅滬移民的人數也速增至40萬,占當時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至了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的寧波人已增至100萬,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也包括大量寧波樂氏,寧波與上海地理相鄰,民情相通,交通便捷,一葦可航。上海開埠后,由于它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成為聯系南北、溝通內外的樞紐,故而很快以超常的速度發展起來,這也就對寧波樂姓人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富于經商傳統又受地域文化熏陶的寧波樂姓人,抓住上海開埠的發展機遇,捷足先登,搶灘上海,先在商業,后在金融、工業、交通、房地產、醫藥等各業以至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全面進軍,艱苦創業,大顯身手,對上海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凡的業績。當時的上海寧波籍樂姓究竟有多少也沒有正確數據。有一篇報道可以說明當時上海寧波籍樂姓的人數,1923年7月2日上海《申報》,旅滬寧波人樂志華被虹口捕房西探鮑爾慶等人誣陷盜竊并刑訊逼供,致樂殘廢。寧波旅滬同鄉會幾經奔走呼吁,最后于同年7月1日結案,賠償樂志華損失,鮑爾慶等人被告停職。上海恒利商業銀行董事長樂振葆代表寧波旅滬3000多名樂氏同鄉表示慰問,并送上慰問金300元。這說明當時上海的樂姓超過3000多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全面改革,上海被推到改革開放的前沿,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向上海“移師”,有越來越多的外省市移民正在向上海跨進,其中包括樂姓移民。新一代的樂姓移民對上海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揮更積極的推動作用。就有了非寧波籍的樂姓人。
2010年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會(上海市寧波同鄉聯誼會),做過一次統計,在滬寧波籍樂姓共有6697人,這說明上海的樂姓人寧波籍占了95%以上。現在生活在上海的樂氏名人有:奧運游泳冠軍樂靜宜、原上海水產大學校長樂美龍、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樂景彭、東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樂嘉錦、中國計量學院副院長樂為、上海畫院院長樂震文、上海海軍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樂秀鴻、國家一級編劇樂秀琴、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理事教授樂美龍(小)等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