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的老化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問題,基本上到了中年之后,我們就常受到膝關節疼痛不適的困擾,乃至患上膝骨關節炎。在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諸多藥物中,有一類軟骨保護劑,其中就有氨基葡萄糖,當網上一搜“膝骨關節炎的治療”,也會彈出一大堆“氨糖軟骨素鈣片”的廣告。民間對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關節炎是否有效頗有爭議,患者該不該服用氨糖治療?市面上有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鹽酸氨基葡萄糖兩種,哪一種更有效?
在我們關節的骨端表面,有一層白色的、光滑的透明軟骨,在關節液的潤滑下,關節軟骨的摩擦系數非常低,具有超高的耐磨性,軟骨本身可以吸收和分泌關節液,如果海綿一樣,可以緩沖和吸收關節運動時產生的震蕩。因此,關節軟骨對關節具有保護作用,是關節能夠幾十年如一日進行各種運動的功能保障。
但是,關節軟骨在發育成熟之后,就會逐漸走下坡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開始老化,這個過程大約發生在20歲之后,到40歲時90%人存在軟骨磨損的情況,到60歲后軟骨損傷集中爆發,超過50%的人會患上骨關節炎,尤其是結構復雜、負荷最大的膝關節最容易中招。
軟骨的損傷包括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等過程。早期,軟骨表面發生磨損而不再光滑時,患者可能出現晨僵和隱痛的癥狀;當軟骨進一步磨損,軟骨下骨露出之間摩擦,會造成骨質增生;磨損脫落的軟骨碎屑充斥在關節腔內,可引發滑膜炎癥。所以,骨關節炎起源于軟骨退變但不僅僅只有軟骨退變,還包括軟骨下骨改變及滑膜的炎性改變。
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為什么用于治療骨關節炎,我們首先來了解關節軟骨的組成成分。關節軟骨由軟骨細胞和細胞外基質構成,基質富含水分,約占軟骨體積的65%~80%,除了水分外,軟骨基質的主要成分為膠原和蛋白多糖,及結構糖蛋白、少量脂肪和無機鹽等成分。軟骨細胞則起著產生和維持細胞外軟骨基質的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軟骨基質中膠原與蛋白多糖的比率下降,膠原含量減少,導致軟骨彈性下降、脆性增加,更容易發生磨損。氨基葡萄糖之所以能用于骨關節炎的治療,是因為它是合成蛋白多糖和透明質酸的原料,是關節軟骨重要的組成成分。通過外源性補充氨基葡萄糖,可以一定程度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蛋白多糖和膠原,生成軟骨基質,對損傷的軟骨起到促進修復和保護作用。
除了促進軟骨修復,氨基葡萄糖可刺激軟骨細胞產生具有正常多聚體結構的蛋白多糖,穩定細胞膜,還具有抗炎作用。雖然,與吲哚美辛相比,氨基葡萄糖的抗炎作用要低50~300倍,但氨基葡萄糖的毒性比吲哚美辛同樣要低100~400倍,所以對于早期輕度疼痛的骨關節炎患者來講,服用氨糖更有優勢。
氨基葡萄糖雖然理論上對骨關節炎治療有效,國內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大多也推薦使用,但并非所有骨關節炎患者都能從氨糖治療中獲益。有關氨基葡萄糖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我們總結整理為以下幾點:
氨糖適用于關節軟骨輕度或中度磨損,軟骨形態和結構基本存在的早、中期骨關節炎患者,對于軟骨大部甚至全部磨損的晚期骨關節炎患者,起效用不佳。
氨糖應持續應用1500毫克8周以上才能顯示一定療效,而使用一年以上療效更為穩定。
即使早中期骨關節炎患者,服用氨糖未必一定有效,如果應用氨糖8個月以上沒有明顯療效,建議中止使用。
一般建議有癥狀的骨關節炎患者,聯合應用軟骨素與氨基葡萄糖,兩種藥物具有相輔相成作用,聯合應用效果更佳。
氨基葡萄糖長期應用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非甾體抗炎藥來聯合應用。
氨基葡萄糖在人體最終代謝為二氧化碳、水和尿素,雖然名字里有葡萄糖,但并不會影響到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
臨床上一般使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市面上除了鹽酸氨基葡萄糖還有硫酸氨基葡萄糖,骨關節炎患者在選用時可能會感到猶豫,不知道哪一種效果更好。實際上,就骨關節炎治療效果來講,二者旗鼓相當。
人體的胃里含有大量鹽酸,硫酸氨基葡萄糖進入胃里,和鹽酸混合后大部分都會被轉化為鹽酸氨基葡萄糖,所以不管硫酸氨基葡萄糖還是硫酸氨基葡萄糖,最終都是以同樣的方式被人體吸收,區別就在于純度和穩定性,鹽酸氨基葡萄糖純度更高,含鈉量少,而硫酸氨基葡萄糖因為穩定性相對欠佳,添加了大量的鈉鹽和鉀鹽。但是,雖然純度相對較差,但硫酸根吸收效果更好,所以總體上二者療效還是半斤八兩。
不過,有相關研究表明,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等容易發生胃腸道及肝腎不良反應,所以對于有高血壓、心臟、腎臟及胃腸道功能不好的患者,最好選用鹽酸氨基葡萄糖服用。
最后,需要告誡大家的是,氨基葡萄糖只是一種軟骨保護劑,即便對于早中期的骨關節炎患者來講,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堅持科學的功能鍛煉,以及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治療,都非常重要,不能把治療骨關節炎的重任只放在氨基葡萄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