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解毒消腫,清肝熱
《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催乳。”
別名:蒲公英、公英、鮮公英、黃花地丁。
性味:性寒,味甘、苦。
歸經:入肝、胃經。
飲食養生劑量:9~15克。
適用體質:濕熱體質。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于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本草綱目》有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
養生功效
清熱利尿
蒲公英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富含營養
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消炎
蒲公英有很強的消炎作用,尤其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
家庭用法
蒲公英有較好的清熱解毒功效,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也可外敷,效果明顯。
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凈,瀝干蘸醬,鮮美清香且爽口。用沸水焯后,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風味獨特。
解暑
將蒲公英與粳米一同煮成粥,不但清熱解毒,還有有很好的消腫作用,非常適合夏季解暑食用。
清熱,防感冒
蒲公英90克,野菊花90克,北豆根90克,白糖25克。北豆根、野菊花、蒲公英加水適量,煎煮約20分鐘,濾取汁,加白糖攪勻服用,可預防感冒,清熱解毒。
消炎
將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對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有很好的效果。
服用禁忌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本文由“健康營”發布,2017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