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賀天寶 報道 制圖 鄔思蓓
天氣轉涼,本市各大醫院增加了許多心血管病患者,心跳驟停、心肌梗塞等急癥頻頻出現。明天是世界心臟病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近日新開設了高危遺傳性心血管病專科門診,對心臟病高危人群進行基因檢測,在病人尚未發生器質性變化前作出早期診斷。專家特別指出,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國民健康的第一殺手,隨著秋涼秋風起,市民需警惕癥狀不明的心背部不適。
急性心梗前多無心臟病史
66歲的許老太因胃痛、惡心、嘔吐到醫院內科看病。醫生詳細詢問了病史,了解到老人左側肩背部有些痛。這一癥狀立即引起醫生的重視。立即讓她做心電圖檢查。老太開始認為自己之前沒有心臟毛病,怕多檢查多花費。醫生堅持讓她排除隱患。結果心電圖顯示,老人已發生大面積心肌梗塞。立即被收治入院。很快老太的病情惡化,出現了心衰,經及時搶救治療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長葛均波教授介紹,大量門急診病例研究顯示,心臟猝死大部分是由于心臟病突發所致,其中多數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于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突然閉塞,導致心肌的血液供應中斷,心肌壞死,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臟功能突然喪失,出現猝死。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是突然發生的,之前一般無心臟病的病史。但仔細詢問病史,大部分往往有肩背部疼痛、心悸、煩躁、心前區疼痛等情況,因之前無心臟病病史,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導致猝死。
隱蔽基因遺傳患者是高危人群
葛均波教授介紹,許多人心臟發病同隱蔽基因遺傳有關,這類患者是高危人群。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發病常由基因突變引起,是可以遺傳給下一代的一組心血管疾病。這類疾病與先天缺陷性疾病不同,患者可以正常發育生活,但是在一定年齡后才會在心臟結構、電傳導和功能等方面出現異常,多數發病是在出現心跳驟停等急癥時才被發現。
現已發現,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左室致密化不全、家族性胸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長QT間期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擴張性心肌病、兒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動過速、馬凡式綜合征、洛依迪茲綜合征、短QT綜合征等都可以因為遺傳而使下一代出現異常,目前這類疾病均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在病人尚未發生器質性變化前作出早期診斷。
中山醫院心內科新開設每周四下午高危遺傳性心血管病專科門診,對遺傳性心臟病高危人群進行基因檢測,或對臨床上難以鑒別的情況進行明確診斷。根據基因型判斷疾病的良惡性程度,進行早期的觀察、藥物治療、介入手術和外科手術等干預措施,避免了病人的猝死,減少或者延緩重度心力衰竭的發生。
不典型心絞痛可伴有牙痛、腹痛
葛均波教授指出,40歲以上的男性和45歲絕經后的女性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此類疾病一旦發生,4分鐘內搶救為最佳時間。急性心肌梗塞危險在于,患者猝死往往沒有明顯先兆,身上也沒有急救藥。臨床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病突發猝死,很多與中老年人壓力過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關,喝酒、抽煙、熬夜、缺乏鍛煉等是公認的損傷身體的生活方式。長期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同樣會引起或加重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梗。
專家提醒市民,典型的心絞痛是在心前區、胸骨后持續3分鐘至10分鐘不等的一種壓迫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發射痛,如果超過15分鐘至20分鐘,往往就會有心肌壞死。不典型的心絞痛可有牙齒痛、腹痛、窒息感、頸部哽噎感,如已有這些癥狀,再出現明顯的胸痛,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4分鐘內搶救為最佳時間。如果病情許可,醫生會急診疏通血管,盡快使閉塞的血管再通。
早起頭暈、頭昏者需警惕
葛均波教授說,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不但高發而且呈年輕化趨勢,中青年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近幾年,各大醫院收治的30-50歲的心臟病患者越來越多,這些人在發病前都對自己的健康漠不關心,自認為年輕,身體不會有什么大事。年輕人患心腦血管疾病,大多與工作壓力大,不注意好好休息有關。過度緊張和焦慮,也會引起或加重冠狀動脈痙攣從而發生心臟意外事件。
心梗重在預防,要控制好血壓,對血脂紊亂進行干預治療,控制糖尿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絕不能抱僥幸心理。一般患者可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紊亂、吸煙、肥胖、過度勞累等好發因素,天變涼時,上述患者尤其需警惕癥狀不明的心背部不適。
專家提醒,一般健康人早晨起來時應該感覺頭腦清醒。如果晨起后頭腦昏昏沉沉的,或者有頭暈現象,提示患有高黏血癥或患有頸椎病。高黏血癥是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早晨頭暈、頭昏者尤需警惕發生心血管病意外。一般凌晨時人體血壓高、血糖高,氧氣少,中老年人特別要重視此段時間的心臟發病急救。
出現心慌、胸悶、眩暈需及時就醫
35歲公司經理陳先生最近頻頻加班,凌晨加班回家,他突然感覺心慌、胸悶、呼吸不暢、眩暈等不適癥狀。一開始以為忍一忍,服用保心丸就能緩解。后來心跳不規則,發生持續性房顫,去醫院看急診檢查后發現他長期體力透支,造成心動過速,心肌肥大,發生持續性房顫,已經發展成為心衰。
據上海市房顫診療中心主任、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劉旭教授介紹,秋涼也會使許多原先身體少動的人心臟很“受傷”,因早晚受寒血管突然收縮、血壓升高,導致心跳不規則,發生持續性房顫。隨著病情加重,一些人會出現心衰。近期該院接診手術房顫病人達百多例,許多是年輕白領心臟“受傷”房顫頻發。
劉旭說,心慌、氣短、胸悶等癥狀往往是房顫患者最先出現的異常情況,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盡快去醫院咨詢醫生,做到早發現、早監測、早治療。早期的陣發性房顫會逐漸發展成為持續性或慢性房顫,嚴重的還會誘發如心衰、肺水腫、心絞痛、休克、猝死等重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