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濕危害人體健康的奪命殺手,其幕后“黑手”其實是濕氣太重。正是因為濕氣重影響脾臟的運化功能,從而影響身體的消化功能和排泄功能,導致毒素排不出體外,引發各種疾病。專家說濕氣對脾臟的造成嚴重影響需要一個過程,那么,脾虛有沒有什么征兆?怎么及早預防脾虛呢?
《黃帝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因此,濕氣重的表癥和脾虛的表癥是想通的。
一、食欲下降
因為在中醫理論中,當濕氣進入體內后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一、舌苔有變化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干凈。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一、如廁宿便異常
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濕的癥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因此,要想身體健康就要健脾,健脾就要先祛濕!
第一、拔罐祛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第二、注意飲食禁忌
中醫認為脾胃主濕,所以,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第三、食療
清熱祛濕粥,紅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紅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溫熱服食。
這是一個主要靠紅豆和薏米祛濕的小方。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紅豆換成赤小豆。很多人都以為赤小豆才是真正祛濕的,其實,赤小豆只能祛上半身的濕,如下半身濕氣過重還吃赤小豆的話,那只會越吃濕氣就越重。不僅如此,赤小豆本身有輕微的毒性,長期服用赤小豆會對身體造成不少的傷害。
最新的《本草新編》中就指出:“赤小豆,可暫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滲濕。濕證多屬氣虛,氣虛利水,轉利轉虛而濕愈不能去矣,況赤小豆專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濕。蓋下身之濕真濕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濕,虛濕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不僅是紅豆的問題,影響這個方子功效的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薏米。不同產地的薏米所起到的祛濕功效也不同。目前,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云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
中醫理論認為,薏米的顆粒越小,藥用價值也就越高。而金沙薏米是眾多薏米中顆粒最小的。因此,金沙薏米從宋朝開始就已經被大面積地栽培,到了明朝已經被列為朝廷貢品,更被李時珍寫入《本草綱目》中,供后人參考。
如今,金沙薏米已經成為我國唯一確認的糧藥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所以,在金沙村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
如果你覺得熬清熱祛濕粥麻煩的話,可以直接把薏米炒熟后加入枸杞、玫瑰花、黨參等藥材做成茶包直接泡茶喝,不僅祛濕,還養顏清肝。
--------------------------------------
你還有更好的祛濕方法嗎?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養生,祛濕,減肥知識
歡迎關注我們的訂閱號,每天接收健康新資訊!
點擊標題下方“關注”本號,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每天學習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