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自去年熱映以來,一直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歡。父親馬哈維亞是一位堅強、勇敢、智慧、剛毅的硬漢摔跤手,而他的兩個女兒小時候也是頑皮、貪玩、膽小的孩子。影片給我們描述的是父親怎么樣把Geeta Phoga、Babita Kumari兩個女兒訓練成世界冠軍的。
跟所有父母一樣,馬哈維奇希望兩個女兒以后出人頭地,獲得成就。父親是一位摔跤高手,他看到兩個女兒身上有運動的天賦,再加上他一直有一個愿望,那就是讓國家能獲得世界摔跤運動的金牌,因此,他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高標準嚴格要求訓練她們。
整部片子,父女對話不是很多,但是只要一交流,馬哈維亞說的話就是經典,他從最初的教女兒們戰勝自身的貪玩懶惰開始,教導她們要想做一個有用的人,就得克制住自己的劣性;到后來,從大女兒Geeta在國家隊生活方式的改變,開始變得憂心仲仲,認為一個人追求享受,愛美之心會損害運動員的斗志 ,果不其然,大女兒Geeta連續兩年世界性的賽事上敗給了同一個人;再到后來,Geeta重拾樸素,自然,簡潔,艱苦訓練的作風,剪掉了自己的烏黑秀麗的長發,最后,在沒有父親的精神鼓勵下,自己完成戰勝強敵的比賽,從而成為世界冠軍。
這部片子給我們太多的啟示了,當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追求物質享受,而喪失了精神的追求。物質只是方便人民生活的,從而讓我們更好的工作,而不是用來享受的。一個人如果只會享受,就不會有艱苦奮斗的作風,也就不會有頑強的意志來戰勝困難。
現在的人們業余生活有電視,電腦,萬一哪一天戰爭來臨,沒有辦法依賴電視電腦,那你依賴什么;上下班有小車,從不鍛煉身體,萬一打仗,你跑都跑不動......我并不是不要求人們不用這些東西,而是希望人們不要過于依賴這些,時刻保持艱苦樸素,及旺盛的斗志。
我從這部片子感受到了一種危機,印度雖然沒有我們富裕,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強大的,一個精神強大的民族是很容易發展壯大的。反觀我們現在,電視電影倒是充滿了各種男歡女愛,沉淪享受,爭權奪勢,為什么我們的文化是這么樣的?還有沒有一種積極向上艱苦奮斗。
當然,這部片子給我最深的感動是父女那種自然,真摯,強烈的感情,父親期盼女兒能有所作為,女兒感謝父親的培養,他們那種深深的感情讓所有人感動。是啊,但愿我們所有的中國家庭都能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父親和這樣上進的孩子。
作者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老閆 博客中國專欄作家,網易媒體,企鵝媒體,簡書,知乎,一點資訊,搜狐媒體,UC云觀,天涯社區,今日頭條,原創基地,眾媒聚合,百度百家,豆瓣、微淘等平臺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