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問題凸顯
隨著煤炭行業“去產能”不斷深入,一些潛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特別是資金缺口問題持續擴大。一方面下崗職工的安置需要較多的資金,另一方面關閉落后產能時伴生的債務問題逐漸顯現,企業負擔明顯加重。
“2018年去產能工作重點是做好‘破、調、改、安’四件事,其中,‘安’是要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去產能過程中,要積極穩妥處置好債務,及時發現并化解處置風險隱患。”
文丨 于孟林
中國能源報
全文約2500字 建議閱讀 6 分鐘
債務問題凸顯
“隨著去產能的深入推進,關閉退出煤礦的債務處置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處理好了,企業才能進一步發展。”重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據介紹,重慶能源集團帶息負債高達580億元,每年支付利息費用約30億元,其中,關閉煤礦有息負債達115億元,年利息支出6億元左右。“如果不能有效去除有息負債,不僅能源集團去產能的預期目標無法實現,而且也將會影響集團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去產能工作開展以來,全國煤礦數量已從2015年的1.08萬處減少到2017年的7000處左右。
據了解,煤礦關閉退出后,會留下大量的負債,包括銀行的負債,上游和下游企業的應付賬款和企業擔保等等。這些錯綜復雜債務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兼并和重組的難度加大、銀行不良資產債務處置存量增加、資源整合過程中的遺留問題難以解決。
“安徽淮南礦業集團關閉退出煤礦4處,形成債務總額88.8億元;安徽淮北礦業集團關閉退出煤礦9處,形成債務總額76億元,該集團需要統借統還的債務達51.2億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說。
據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介紹,集團去產能關閉的煤礦自身沒有融資能力,大部分債務均由集團統借統貸統還,或者由集團為其擔保,煤礦關閉退出后,所有債務均由集團承擔,大大增加了債務風險,影響集團的融資,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直接影響去產能進度。
上述煤企的情況并非個案。
“我們調研發現,煤炭企業普遍反映去產能過程中債務問題凸顯,財務負擔沉重。”姜耀東說,“絕大部分被關閉煤礦是非獨立核算(獨立法人)單位,關閉退出后所有債務均由其上屬集團公司承擔,造成集團公司債務負擔增加,不良資產率上升,經營風險加大。特別是對于老礦區的煤炭企業,關閉退出煤礦的比例大、負債率高,企業經營困難問題尤為突出。”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關閉煤礦職工分流安置資金需求量大和煤礦資產變現能力弱也會進一步增大存續企業債務負擔。
“關閉煤礦需分流安置人數多,資金需求量大,而國家獎補資金標準低,關閉煤礦自身無法籌集,資金缺口只能靠存續的主體企業借款解決。”開灤集團原董事長張文學告訴記者,“以河北為例,國家下撥河北省的專項獎補資金,按所需安置的職工人數測算,人均只有2.48萬元。而地方配套資金由于財政資金實力的差別有多有少有的甚至沒有。從煤炭企業自身而言,盡管2016年開始煤價有所回升,但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煤炭企業累計虧損嚴重,欠賬多,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職工安置。”
據上述重慶能源集團負責人透露,該企業由于煤礦資產變現能力弱,關閉煤礦大部分資產將形成凈損失。經初步預測,凈資產損失達128.8億元,資產損失較大,處置關閉煤礦凈資產損失將使能源集團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
破題需多策并舉
在張文學看來,去產能的目的,一方面是把過剩產能,總量壓下去;另一方面是把煤炭企業的包袱給解決掉,讓企業輕裝上陣。“去產能,不能光看數字,不是說你把規定的量核減掉了,就完成了去產能的任務。企業人員分流、職工安置、債務負擔重等相關問題都需要解決,這些都是去產能的題中之義。”
實際上,煤企在去產能過程中的債務問題,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016年以來,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先后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關于做好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相關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實施中有關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等文件。
隨后,煤企市場化債轉股穩步推進,山東能源、山西焦煤、同煤、潞安、陜煤化等多家企業先后與銀行簽訂了債轉股協議。
“對于大部分煤企來說,由于負債率比較高,債轉股實際也很難落地。”中央財經大學煤炭經濟研究院教授邢雷說,“從實施情況看,目前市場化債轉股成功的企業都是盈利能力相對較強的,經營狀況好,發展前景強,債轉股對標的資產的質量要求相對較高。”
據了解,截至目前,共有20多家煤企與金融機構簽訂了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將近4000億元,但是債轉股落地金額還不足簽約規模的20%。
“我們也找過銀行,但人家沒有積極性。這也可以理解,銀行要考慮合理回報問題。”上述重慶能源集團負責人說,“應由政府牽頭組織,建立國有債轉股平臺,建立債權銀行、債轉股機構和企業高效的聯動工作機制,打包收購國有煤炭企業去產能關閉煤礦的銀行債權,實施債權轉股權,做到應轉盡轉。”
記者發現,截至日前,關于關閉煤礦涉及到的債務處置問題,除債轉股外尚未有明確具體的政策。
姜耀東認為,相關部門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精神,盡快研究制定去產能煤礦資產與債務處置具體的、可操作的實施辦法。同時,盡快修訂和完善《破產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多種渠道,依法依規處置好去產能煤礦涉及的資產債務問題。
張有喜則建議,允許集團層面成立清算機構,將關閉煤礦涉及的資產、負債進行剝離,人民銀行停息掛賬。由國資委聘請中介機構,對去產能煤礦開展專項清產核資,結果報地方政府審批確認后,國家給予企業專項全額補貼資金,用于企業歸還銀行貸款等債務;企業集團層面為關閉煤礦承擔的擔保責任隨之免除。國家發改委協調有關部門出臺股份制煤礦關閉退出的股權處置辦法,指導企業處理民營股份退出問題。
“首先,煤企應避免盲目上項目增加債務,其次,繼續實質推進債轉股,能通過股權融資的多采用股權融資。”邢雷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