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長沙觀察'為長沙電視臺新聞頻道微信官方平臺
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當時曾國荃正在金柱關鎮壓太平軍,期間收到了大哥曾國藩的來信,信中曾國藩除了對軍力部署提出建議,還交代了這樣一句話:“辦大事者以多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完人是不可多得的,選不到就可以退而求其次,慢慢培養,那么以后這個人也會成為有用的人。
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他曾多次建議弟弟備選人才,責備弟弟沒有看人才的眼光和胸襟,還常常以身作則的教育弟弟。確實,在曾國藩的周圍有許多的能人志士,那么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招募到各方人才的呢?
一雙草鞋辨人才
1852年,為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咸豐下旨封曾國藩為湖南團練大臣,對民兵和綠營兵進行整合訓練。雖然當時湖南巡撫張亮基非常支持曾國藩的訓練,無奈在綠營中卻沒有響應曾國藩的人,所以曾國藩開始在綠營中培養自己的心腹。作為行動派的曾文正公,想法一形成,就立馬開始著手準備。
可是什么樣的人才合適呢?
(塔齊布)
要招募人才,就一定要請客吃飯?愛硬挺的曾國藩,沒有用當時官場流行的這一招,而是每日在綠營外微服私訪。
可在大街上晃蕩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想要的人才,灰心喪氣的曾國藩準備打道回府,可這時迎面走來的一個綠營兵卻讓他眼前一亮。
只見此人身材魁梧,一套整齊軍裝下配的卻是一雙草鞋。曾國藩趕緊上前搭話,得知這人原來是綠營守備塔齊布。曾國藩就問他,怎么穿雙草鞋呀?塔齊布說,他最看不起軍營里那些穿著綾羅綢緞,卻沒有真本事的武將,自己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所以穿了草鞋。
曾國藩將他請到自己的衙門里,兩個人徹夜長談,真是相見恨晚呀。后來曾國藩憤走衡陽還不忘帶上塔齊布,而且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塔齊布還為曾國藩打了很多場勝仗,例如:1854年收復湘潭,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
(咸豐帝)
從一雙草鞋可以看出塔齊布是一個非常踏實、能夠吃苦的人,但是曾國藩看上他并不只是因為一雙草鞋,還因為塔齊布是滿族將領。在當時漢族被排斥的情況下,擁有一名滿族將領,可以大大減少朝廷對自己的猜忌,在很多事情上可以有回旋的余地。這不僅說明曾國藩能夠慧眼識珠,也體現了他在考慮事情上目光長遠的特點。
“唯才是舉”不尋常
(曹操)
“唯才是舉”這個詞是曹操說出來的,形容對能人志士的珍惜。
在用人上,曾國藩也講究“唯才是舉”,不過他所認為的與曹操所說的有所不同。
曹操說唯才是舉的原意是:“至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即:這個人但凡有點才,只要能治國平天下,哪怕是個壞蛋,哪怕不仁不孝,你們不要忘記推薦給我。而曾國藩的“唯才是舉”已經上升到了社會學的層面。
為什么這么說?且看曾國藩的用人四步。
曾國藩總結的用人四步為:“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條:廣收、慎用、勤教、嚴絕。”
一、廣收
這與曹操提出來的“唯才是舉”是同一個道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真正的庸才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
這屬于“唯才是舉”的第一步:發現人才。
二、慎用
曾國藩曾經說過:“收之欲其廣,用之欲其慎,吾輩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無,可著力之處。”
為了維持自己團隊的人才環境不受污染,曾國藩選的人都是有才的人,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這屬于“唯才是舉”的第二步:用對人才。
三、勤教
就像開篇曾國藩寫給曾國荃的信里說的那樣:“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作為傳統的儒家學者,曾國藩對待將士往往會循循善誘,每次練兵之前,都要先訓話。雖然完人很少,但是好好教育有用之才,培養他獨當一面。
這屬于“唯才是舉”的第三步:培訓人才。
(王錱)
四、嚴絕
曾國藩曾經有一個非常喜愛的人才,名叫王錱,王錱對曾國藩也非常的敬重。王錱這人非常能言善辯,工作能力也很強,但是太有個性了。
有一次,曾國藩讓王錱去招三千個士兵,滿懷熱情的王錱,一下子給曾國藩招來了一萬人。這讓曾國藩很是惱火,最后使得兩人鬧翻。
王錱這么有才,曾國藩為什么不用他呢?
這就說到曾國藩的兩不用:表現欲極強的人,不用;雖有大才,但性格偏激的,不用。
王錱就屬于第二個不用。曾國藩為了穩定自己的人才環境,讓這個環境有序、良性的發展,就不能讓性格偏激的人來影響,不然就會難以掌控。
嚴絕就屬于“唯才是舉”的第四步:管理人才。
曾文正公的“唯才是舉”已經不是單純的招攬人才,而是形成體系,將人才打磨成自己需要的樣子,形成穩定的人才環境,讓人才能夠更好的為我所用。
下期預讀:
曾國藩用人有四步,那么什么樣的人會成為曾國藩看中的人才呢?對于用人曾國藩又有哪些要求呢?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為您鑒讀,曾國藩的人生哲學。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