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祥市位于中國廣西南端的邊境線上,是一個口岸城市,與越南的諒山接壤。憑祥市地處祖國南部,素有“祖國南大門”之稱,是中國最靠近東盟國家的國際化城市。距廣西首府南寧和越南首都河內均為160公里(高速公路),西南兩面與越南涼山省交界,邊境線長97公里。
憑祥與越南自古通商,關隘戰時為軍事要塞,和平時期即為商貿口岸。自宋代以來,憑祥一直是中越邊境貿易的集散地,我國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晚飯后一個人出來壓壓馬路,一則散散步,消消食;二則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引起我的興趣,想了解一座城,就去看看她的夜。雖然只是個邊境小城,但其魅力絲毫不減,夜晚的霓虹燦爛,熱鬧的夜市,滿眼都是“越南商品”、“代辦越南簽證”……,越南風很勁。
來到憑祥哪有不游友誼關之理?從憑祥市沿南友高速驅車南行18公里,就到友誼關了。
友誼關大門 圖/越地吳人
憑祥自古就是桂西南的邊防要地,友誼關則是中越邊境上最大、最重要的關防。它位于憑祥市區西南18公里的中越邊境, 距離越南首都河內180公里,湘桂鐵路和南友高速公路在此與越南的鐵路、公路相接,是歷代中越交通的重要關口,國家一類口岸。
友誼關坐落在高聳峭拔的左弼、右輔兩山坳谷間的最高點。左輔山的鎮關炮臺和右輔山南、北、中三炮臺雄踞左右山巔,關樓兩側高大的城墻向東西延伸,聯結兩邊山麓,建筑宏偉,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故有“天下第二關”之稱,是中國的九大名關之一。歷代為中國南疆邊防要隘、戰略要地。
友誼關的歷史久遠,它始建于漢朝,當時這里屬雍雞縣管轄,所以也稱“雍雞關”,又稱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明朝的時候叫鎮南關。195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準,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為表達中越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最終才定名為友誼關。 鎮南關原關樓已毀,友誼關城樓是在原睦南關的基礎上,1957年改修擴建而成,關樓共4層,高22米,占地180平方米?;砷L方形料石砌成,中央為圓拱形的城門,前寬后窄,城門高10米,隧道長22米。
穿過關樓門洞,可見一棵大榕樹矗立在關樓前寬闊的廣場上,這是棵千年古榕,傘形的樹冠,綠葉婆娑,仿佛在訴說友誼關悠久而古老的歷史。廣場兩旁木棉挺拔,松柏常青。穿過友誼關廣場順坡南下,正面鑲嵌有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色大字的方形建筑物就是新建的友誼關口岸聯檢大樓,出入友誼關在此辦理簽證手續。
南疆友誼關 圖/越地吳人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友誼關。關樓四層,城門上建有三層樓閣。高22米,占地面積180平方米,底層全部用長方形料石砌就,城門為圓拱頂,高10米,前窄后寬,底面前寬7.25米,后寬8米,長22米為通道。關樓除了以它厚實的城墻以及城墻上棱角分明的齒形墻堞,透出雄渾無比的陽剛之美外,整個樓體極富民族特色。石欄桿雕刻精細,圓拱形門窗構圖精美,鑲嵌彩色玻璃,玲瓏典雅,門框門板雕花刻意,古香古色。
關樓后面有一座黃墻紅瓦的兩層小樓——法式樓,1914年由法國工程師設計。是當年清政府“鎮南關對汛分署”的辦公地點,主要是負責邊境的外交事務和維持邊境治安?!胺ㄊ綐恰彪m已歷經百余年,但其淡黃色的墻,淡紅色的機制瓦及法國式建筑風格依然如故,成為人們研究歷史及建筑學的又一景觀。友誼關出來,一定要去浦寨互市看看(3公里而已),采購一些越南的特產。隨著特色旅游的興起,浦寨已經成為觀光、購物、體驗中越邊境風貌的旅游新亮點。
(圖/文 越地吳人 新浪博客)